秦岭造山带四组构造面理的黑云母40Ar-39Ar定年及其构造意义研究-兼论残余加里东造山
1. 陈丹玲,刘良,孙勇,等.北秦岭松树沟高压基性麻粒岩锆石的LA-ICP-MS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科学通报,2004年18期
2. 陈丹玲,刘良,孙勇,等.东秦岭石槽沟新元古代同碰撞花岗岩的确定及其地质意义.二十一世纪初构造地质学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2003
3. 陈丹玲,刘良,王焰,等.秦岭杂岩残存高压不纯大理岩的确定及其意义.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4. 陈丹玲,刘良,周鼎武,等.东秦岭松树沟超镁铁岩中辉石巨晶的成因和40Ar/39Ar定年及地质意义.岩石学报,2002年03期
5. 程顺有,张国伟,李立.秦岭造山带岩石圈电性结构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地球物理学报,2003年03期
6. 董云鹏,张国伟,赵霞,等.北秦岭元古代构造格架与演化.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3年02期
7. 董云鹏,张国伟,赵霞,等.鄂北大洪山岩浆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南秦岭勉略洋盆东延及其俯冲的新证据.中国科学D辑,2003年12期
8. 董云鹏,张国伟,朱炳泉.北秦岭构造属性与元古代构造演化.地球学报,2003年01期
9. 董云鹏,赵霞.南秦岭前寒武纪岩浆构造事件与地壳生长.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赖绍聪,杨瑞瑛,张国伟.南秦岭西乡群孙家河组火山岩形成构造背景及其大地构造意义的讨论.地质科学,2001年03期
11. 赖绍聪,张国伟,董云鹏,等.秦岭-大别勉略构造带蛇绿岩与相关火山岩性质及其时空分布.中国科学D辑,2003年12期
12. 赖绍聪,张国伟,裴先治,等.南秦岭康县-琵琶寺-南坪构造混杂带蛇绿岩与洋岛火山岩地球化学及其大地构造意义.中国科学D辑,2003年01期
13. 赖绍聪,张国伟,裴先治.南秦岭勉略结合带琵琶寺洋壳蛇绿岩的厘定及其大地构造意义.地质通报,2002年Z2期
14. 李永项,薛祥煦,刘护军.秦岭第四纪的蜥蜴类化石.古脊椎动物学报,2004年02期
15. 刘良,陈丹玲,张安达,等.北秦岭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峰期变质时代及其地质意义.二十一世纪初构造地质学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2003
16. 屈红军,梅志超,崔智林,等.南秦岭镇安泥盆纪沉积体系与古地理演化.古地理学报,2002年第1期
17. 屈红军,梅志超,崔智林,等.南秦岭镇安盆地泥盆纪沉积体系与古地理演化.古地理学报,2002年01期
18. 苏犁,宋述光,宋彪,等.松树沟地区石榴辉石岩和富水杂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对秦岭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制约.科学通报,2004年12期
19. 苏犁,宋述光,周鼎武.秦岭造山带松树沟纯橄岩体成因:地球化学和岩浆包裹体的制约.中国科学D辑,2005年第1期
20. 王居里.秦岭造山带佛坪基底杂岩的地质特征.西北地质,2002年02期
21. 薛祥煦,李虎侯,李永项,等.秦岭中更新世以来抬升的新资料及认识.第四纪研究,2004年01期
22. 薛祥煦,李文厚,刘林玉.渭河北迁与秦岭抬升.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23. 于在平,崔海峰.造山运动与秦岭造山.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24. 张安达,刘良,王焰,等.北秦岭榴辉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环境.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25. 张成立,高山,张国伟,等.南秦岭早古生代碱性岩墙群的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中国科学D辑,2002年10期
26. 张成立,高山,张国伟,等.秦岭造山带蛇绿岩带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环境.中国科学D辑,2003年12期
27. 张成立,罗静兰,李淼,等.东秦岭西坝花岗岩体及其脉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28. 张复新,杜孝华,王伟涛,等.秦岭造山带及邻区中生代地质演化与成矿作用响应.地质科学,2004年04期
29. 张国伟,董云鹏,赖绍聪,等.秦岭-大别造山带南缘勉略构造带与勉略缝合带.中国科学D辑,2003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