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初构造地质学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2003:208~209
秦岭造山带四组构造面理的黑云母40Ar-39Ar定年及其构造意义研究——兼论残余加里东造山带
周鼎武
任军峰 欧阳征健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地质学系
西安 710069)
在实施“鄂尔多斯盆地-秦岭造山带野外地质教学”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为完善野外教学基地建设,我们对教学基地区域的关键性基础地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获得了秦岭造山带不同区段构造面理的黑云母40Ar-39Ar定年数据,并对其地质意义进行了讨论。
一、不同区段构造面理及其定年结果
华北地块南缘构造带的洛(南)华(县)公路华阳川区段的太华群中,发育走向北西西,向北倾斜(46°~58°)的斜冲韧性剪切带,对组成糜棱岩面理的黑云母进行40Ar-39Ar定年获得了419.09±0.55Ma(坪年龄)和416.37±0.76Ma(等时线)的年龄数据。
宽坪群是北秦岭构造带中的重要变质地层单元之一,经历多期变形变质改造。不同区段的构造变形既有规律性,又显示差异性。东段商州洪门河区段宽坪群的变沉积岩系中发育透入性的片理、劈理,其产状总体为倾向20°~35°,倾角为30°~50°(图1,2)。对构成透入性劈理的黑云母进行40Ar-39Ar定年获得363.71±1Ma(坪年龄)和362.60±1.84Ma(等时线)的年龄数据(图3)。

图1
洛南红门河宽坪群构造样式示意图


图2
洛南红门河宽坪群中的面置换
图3
洛南红门河黑云石英片岩(单偏光,2.5×10)
西段户县涝峪纸房区段的宽坪群变沉积岩系中发育的透入性片理、劈理,其产状倾向为180°~220°,倾角450°~60°(图4,5)。对劈理、片理中的黑云母进行40Ar-39Ar定年获得的年龄数据为418.37±1.25Ma(坪年龄)和418.10±2.41Ma(等时线)
(图6)。

图4
户县涝峪宽坪群地质剖面图(据周鼎武等,1994)
1.
灰岩;2. 大理岩;3. 绿片岩;4. 各种类型片岩;5.云斜片麻岩;6.
糜棱岩带;7.钙质糜棱岩带;
8.
中、上泥盆统(?);9. 下古生界;10. 中、新元古界宽坪群;11.
古元古界秦岭群

图5 户县涝峪宽坪群中的面置换
图6 户县涝峪黑云石英片岩(单偏光,2.5×10)
西段周至黑河区段宽坪群变沉积岩中的透入性片理、劈理产状倾向为170°~225°,倾角40°~60°(图7),组成片理、劈理的黑云母40Ar-39Ar定年结果为419.16±0.76Ma(坪年龄)和419.72±1.93Ma(等时线)
(图8)。
图7
周至黑河宽坪群黑云母石英片岩
图8
周至黑河黑云石英片岩(单偏光,2.5×10)
二、定年结果的构造意义分析
1.区域地质意义-古造山带的恢复
秦岭造山带不同区段构造面理的上述定年结果无疑均属以黑云母为测试对象的变形变质的构造事件年龄,可将该事件主要限定在418Ma±,并可能延至360Ma±。这一结果与区域地质的如下事实相吻合,即其一,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早古生代与晚古生代之间为区域性平行不整合关系,并造成上奥陶统-下石炭统的普遍缺失和扬子区志留系-石炭系的不均匀缺失。而在秦岭造山带的华北地块南缘构造带,尤其是北秦岭构造带,发育石炭-二叠系与下伏的前石炭纪变质地层系统的角度不整合关系;南秦岭则缺失下泥盆统,中泥盆统覆盖在震旦纪-早古生代乃至前震旦纪地层的不同层位之上。其二,北秦岭构造带发育俯冲、碰撞型深成岩浆侵入作用和变质作用,其形成时期的同位素年龄集中在450Ma~380Ma。
上述共同表明,秦岭及邻区志留纪至早泥盆世经历了区域性的重大构造事件相当于加里东事件,该事件代表了秦岭早古生代洋盆闭合、陆一陆碰撞造山的造山事件,并可恢复加里东古造山带的基本构造格局,但该造山带已被后期构造的强烈叠加改造而呈残留状。尤其是印支期陆内俯冲造山作用造成仰冲一侧的剥蚀缺失和俯冲一侧的掩覆缺失。
2.宽坪群不同区段构造样式的相关性与差异性分析
宽坪群自西而东(周至黑河-户县涝峪-商州洪门河)透入性构造面理的发育具结构特点的共同性,并可作区域性的横向比较,但其产状明显不同。目前已知大致以蓝田-张家坪一带为界,东段(商州-洛南-商南)透入性构造面理产状向北缓倾,西段(涝峪-黑河-凤县)则向南倾斜,二者呈反向关系,即同期构造构成枢纽式构造样式。这种构造特征及其构造动力学有待于深入研究。
3.小秦岭区段构造时期的限定
东秦岭洛(南)华(县)公路区段出露元古界和下古生界(寒武系)海相沉积地层,除区域上叠第三系沉积盆地外,其它时代的地层大量缺失,造成本区段构造形成序列筛分的困难,并造成争议。华阳川韧性剪切带416~419Ma定年数据的获得可能提供,本区段的主要构造应为加里东期构造变形所致,后期构造应以断块运动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