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园地 教学大纲 教案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进度 教材 课程
 
教学园地>>构造地质学>>答疑区>>第97页

教师管理

学生新问题指导教师只有在登陆后才可见

李洁:

老师您好!请问:论述纵弯褶皱作用伴生构造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教师回复:
李洁:
  应该把弯滑褶皱作用和弯流褶皱作用的伴生构造分别论述,这两种纵弯褶皱作用的伴生构造有某些不一致,总体来说,纵弯褶皱作用伴生的构造主要有:(1)擦痕,主要分布在褶皱层面,方向垂直于褶皱枢纽;(2)弯滑褶皱作用的层间小褶皱,主要分布在褶皱地层的强塑性层内;(3)弯滑褶皱作用的构造虚脱现象,主要发育在强硬褶皱层的转折端部位;(4)弯流褶皱作用的顺层流劈理,主要发育在强塑性层内;(5)顺层剪裂面,主要发育在强塑性层内;(6)节理面平行褶皱轴面的张节理,对背斜而言,主要分布在转折端部位褶皱层的上方;(7)翼部剪节理,主要分布在弯流褶皱的翼部;(8)反扇形流劈理,主要分布在弯流褶皱转折端的强塑性层内。
[2008/12/19 14:39:52]

一盏灯:

老师:你好!
请问:
(1)变质核杂岩的组成要素有哪些?
(2)判断低角度逆冲断层的构造标志有哪些??
谢谢!!

教师回复:
一盏灯:
  变质核杂岩通常由岩石组成比较复杂的高级变质岩(如片麻岩、麻粒岩等)组成,其中往往侵入有岩浆岩体。从变质核杂岩与周围地质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说,变质核杂岩应该有三个组成要素:(1)由高级变质岩和侵入其中的岩浆岩组成的变质核杂岩本身(狭义的变质核杂岩);(2)变质岩周围未变质的年青岩石(通常是沉积岩);(3)介于前二者之间的低角度正断层(拆离断层),在垂直变质核杂岩带延伸方向的剖面上,变质核杂岩两侧正断层的断面倾向相背。
  逆冲断层的断面倾角往往都是比较小的,所以判断低角度逆冲断层的构造标志也就是判断逆断层的构造标志,这些构造标志主要有:(1)断裂带内强烈的次级褶皱、次级断层和劈理化;(2)地质体被错断而且在竖直方向重叠;(3)如果能识别出飞来峰和构造窗,也可以据此判断低角度逆冲断层。
[2008/12/18 18:46:04]

构造地质学:

老师,请问几个名词解释。1,剪裂角;2,追踪张节理;3,共轭剪节理;4,糜棱岩;5构造置换。
谢谢

教师回复:
构造地质学:
  剪裂角是剪切破裂面与最大主应力轴之间的夹角。
  追踪张节理是张节理的一种。根据张节理的空间分布与组合特点,可以把张节理分为追踪张节理和雁列张节理。追踪张节理是沿着先期存在的面状构造(如微破裂面、共轭剪节理面等)发育的张节理,张节理的延伸方向取决于先存面理的延伸方向。雁列张节理是在剪切带内,在垂直最大主应力轴方向上发育的一系列雁行式排列的张节理,单个张节理的形态类似“S”形。
  共轭剪节理是分别沿着两个最大剪应力作用面形成的两组剪节理组合。在理想情况下,岩石中两个最大剪应力作用面分别与最大主应力轴呈45度和135度夹角,剪裂角应是直角。但是由于岩石内摩擦角的存在(内摩擦角是由于岩石内部固有的缺陷造成的),实际观察到的共轭剪裂角一般都会偏离直角。
  糜棱岩是在韧性剪切带内经历了强烈塑性变形的一种构造岩。
  构造置换是先存构造被后期构造改造并置换的过程,常见的构造置换是面理置换(如沉积岩的层理被置换成劈理)。
[2008/12/17 17:16:19]

郝瑞:

老师,请问逆冲双重构造的构造类型和研究意义?
谢谢老师!

教师回复:
郝瑞:
  双重逆冲构造最初由Dalstrom(1970)提出,指由顶板逆冲断层(roof thrust)与底板逆冲断层(floor thrust)及夹于其间的一套
次级叠瓦式逆冲断层(imbricate thrust)和断夹块(horse)组合而成的逆冲断层组合型式。
  Boyer和Elliott(1982)根据断夹块的产状、次级断层倾向及其排列关系,把双重逆冲构造分为三类:
  (1)倾向腹陆的双重逆冲构造(hinterland-dipping duplex):在该型式的双重逆冲构造中,次级逆冲断层向造山带腹地倾斜。
  (2)背形叠置的双重逆冲构造(antiformal stack duplex):该类型中每一逆冲断层的滑动量均较前者大,一夹块滑动到另一夹块之上,好象是从同一点向上分叉的。
  (3)倾向前陆的双重逆冲构造(foreland-dipping duplex):当双重逆冲构造中每一逆冲断层的滑动量很大时,一个断夹块的滑动量完全超过另一断夹块时,即形成此类型。
  双重逆冲推覆构造作为逆冲推覆构造的一种特殊的组合型式,其形成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和影响,构造作用型式、围岩性质、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及温度、压力、活动性流体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双重逆冲构造的发育模式,对双重逆冲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研究有可能恢复双重构造形成时的古构造应力的大小、性质和作用时间,为区域构造分析提供依据。
[2008/12/15 16:26:42]

孤帆:

老师,讲讲研究线理对构造运动学分析的意义?

教师回复:
孤帆:
  研究线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义:(1)确定构造运动的方向,这也就是研究线理的运动学意义。根据线理形成时的物质运动方向,可以把线理分为A型线理和B型线理,A型线理是延伸方向平行于物质的运动方向的线理(如擦痕),B型线理是延伸方向垂直于物质运动方向的线理(如皱纹线理)。如果确定了线理的类型,就可以根据线理判断构造运动方向。(2)如果一个地区存在多期构造变形叠加,不同期次构造运动形成的线理可能相互截切,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根据线理研究恢复构造运动期次。
[2008/12/14 13:13:57]

王浩然:

老师您好:请教您几个考研的问题:
1、裂谷的形成机制?
2、逆冲推覆的基本特征以及形成机制?
3、名词解释:位错蠕变?
4、请问考研的题目,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分别答多少字数合适??
非常感谢你的帮助

教师回复:
王浩然:
  裂谷是区域伸展隆起背景上形成的巨大狭长断陷,两侧由正断层限定,切割深,发育演化时间长,常具地堑型式。裂谷是板块构造运动过程中,大陆裂解至大洋开启的初始阶段的构造类型,也是岩石圈板块生长边界的构造类型,在陆壳和大洋中脊上均有发育。洋中脊裂谷带虽经常被转换断层截断错开,但仍明显地连贯分布。大陆裂谷按形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主动裂谷和被动裂谷两类。主动裂谷是地幔的上升热对流的长期作用,使大陆岩石圈减薄、上隆而致破裂,然后出现坳陷而成裂谷,如东非裂谷、红海亚丁湾。被动裂谷则是由于地壳的伸展作用或剪切作用,使岩石圈减薄、破裂而导致裂谷的形成。如果大陆裂谷能够连续发展下去,最终就会演化成为大洋裂谷。
  逆冲推覆构造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1)逆冲断面往往呈台阶状,构成断坪—断坡—断坪样式;(2)在逆冲推覆体系发育完备的情况下,沿着冲断方向一般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可以分为后缘带、根带、中带、锋带和外缘带,各带受到的应力和变形机制都不完全相同,构造样式也不同;(3)在冲断体系内可能发育反冲断层;(4)大规模的逆冲推覆构造在后期的风化剥蚀作用改造下,有可能形成飞来峰和构造窗;(5)多个逆冲推覆构造在空间上往往构成叠瓦式相互叠置。逆冲推覆构造的形成机制主要是后推力模式,重力扩展和重力滑动也可以形成逆冲推覆构造,但是其重要不如后推力模式。
  蠕变机制有扩散和滑移两种。在外力作用下,质点穿过晶体内部空穴扩散而产生的蠕变称为纳巴罗-赫林蠕变;质点沿晶体边界扩散而产生的蠕变称为柯勃尔蠕变。由晶内滑移或者由位错促进滑移引起的蠕变称为滑移蠕变(或位错蠕变),也称魏特曼蠕变。蠕变作用解释了在低应力下可以实现岩石大变形的原因。
  关于考研时每个题应该回答多少字数才合适,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的答案,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但是有两个原则应该考虑:(1)答题的内容首先应该是问题所需的答案,如果答非所问,无论回答多少字数都难以获得高分。一般地说,每个问题都应该有相应的关键点,在回答正确的情况下,只有回答了关键点(或关键词)的考题才有可能获得理想的分数。比如名词解释“枢纽”,如果你的回答中始终不出现“褶皱层的最大弯曲点”这个关键点,无论你回答了多少字数,都有可能难以得到理想的分数。(2)在回答正确的情况下,根据题目的分数决定回答的字数多少,给分多的题多答(把题目相关的内容尽可能说详细一些,甚至可以画图说明,不要说无关的内容),给分少的题少答(只回答关键内容),这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应该不难理解。
[2008/12/13 0:19:46]

郝瑞:

老师您好!
我想请教几个问题
1、纵弯褶皱作用的主要识别标志
2、低角度断层的基本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3、层理和劈理、斜层理和劈理弯曲现象的区别
4、如何判断一个低角度断层是逆冲推覆构造还是伸展剥离断层

教师回复:
郝瑞:
  岩石圈上部的绝大多数褶皱都是由纵弯褶皱作用机制形成的,根据纵弯褶皱的主要特点可以确定褶皱是否由纵弯褶皱作用形成的。纵弯褶皱的主要特点有:(1)单个褶皱层内存在应力(或应变)中和面,在同一褶皱层内,在中和面上下两侧的岩石受到的应力的性质相反(对背斜而言,上部拉张,下部挤压;对向斜而言,上部挤压,下部拉张),变形样式也不相同;(2)褶皱层的真厚度一般不变;(3)褶皱层面上往往发育垂直褶皱枢纽的擦痕;(4)对软弱层与强硬层相间的褶皱而言(如泥岩与砂岩互层地层中的褶皱),在褶皱转折端的强硬层内侧往往会发育构造虚脱现象。
  绝大多数逆断层的断面倾角都是比较小的,绝大部分正断层的断面倾角都是比较大的。因此,对低角度的逆断层来说,其基本特征和研究意义与一般的逆断层并没有什么差别。估计你在这里所说的“低角度断层”可能特指低角度正断层,低角度正断层确实有其特殊的产出环境和构造意义,大型的低角度正断层往往构成拆离断层(剥离断层),它与岩石圈拆沉作用引起的大规模伸展作用密切相关。关于岩石圈拆沉作用请你参考本答疑系统在2008月11月20日回复弧帆的提问“如何判断一个低角度断层是逆冲推覆构造还是伸展剥离断层?”和2008年12月4日回复孤帆关于变质核杂岩形成过程时的答复内容。
  层理与劈理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层理是在岩石形成的时候,由于物质成分、颜色或粒度等的差异而显示出来的原生面状构造,它主要发育在沉积层中,在火山岩中也发育层理。劈理是在岩石形成之后(即后生的),在变形过程中形成的,在任何种类的岩石中都有可能发育劈理。
  斜层理又叫交错层理,它是在岩层内部发育的、由一组倾斜的、与层理或层系界面相交的细层(前积层),它是在沉积物沉积的时候就形成的(原生的)。斜层理可以由沙纹、沙流、沙丘、逆行沙丘等河床沙体或风形成。劈理弯曲一定经历了多次构造变形(至少两次构造变形),劈理已经是构造变形的产物,导致劈理弯曲必然还有更晚的一次构造变形叠加。
  关于你问的第4个问题,本答疑系统在2008年11月20日已回复过孤帆类似的提问,请参考有关回复。
[2008/12/11 10:05:21]

小云南:

请问研究节理有何意义?谢谢回答!

教师回复:
小云南:
  研究节理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的意义:(1)确定节理形成时的主应力性质和方向;(2)如果一个地区发育多个构造变形时期形成的节理,则有可能通过对节理的统计分析(如制作节理玫瑰花图)确定构造变形期次和主体应力方位;(3)对一些由其它的地质构造派生的节理来说,有可能通过对节理的研究来确定相关地质构造的某些信息。例如,可以通过大型走滑断裂旁侧的节理与主断面的夹角关系判断走滑断层的滑动方向。
[2008/12/9 15:14:01]

小光光:

断层造成的地层重复与褶皱造成的地层重复有什么不同?可不可以帮我画图说明。

教师回复:
小光光:
  断层可以造成地层重复或缺失,而褶皱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造成地层重复,所以,如果存在地层缺失,很大可能是由于断层造成的;而如果存在地层重复,则既有可能是断层造成的,也有可能是褶皱造成的。在地层重复的情况下,为了确定究竟是由断层还是由褶皱造成地层重复,通常需要根据其它的地质情况判断是否有断层或者褶皱存在。
  很遗憾,本系统只能上传文字,不能上传图件,所以不能在此画图说明这个问题。
[2008/12/9 15:12:41]

孤帆:

老师,谢谢您了!这里有两个术语想让您解释下 1.稳态蠕变
  2.S-C组构

教师回复:
孤帆:
  蠕变是在应力不变的条件下,应变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的现象。蠕变随时间的延续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①初始蠕变或过渡蠕变,应变随时间延续而增加,但增加的速度逐渐减慢;②稳态蠕变或定常蠕变,应变随时间延续而匀速增加,这个阶段较长;③加速蠕变,应变随时间延续而加速增加,直达破裂点。
  S-C组构特指发育在韧性剪切带内的一种新生面理组合,其中C面理是糜棱岩面理,它是由矿物或矿物集合体沿着平行于剪切面的方位定向排列而显示出来的面理。S是剪切带内面理,是在剪切变形过程中岩石中矿物或矿物集合体的优选方位平行于应变椭球体的XY面而形成的面理,它在剪切带内的方位变化受主应变轴X(最大拉伸轴)方位的控制,其方位随着从剪切带的边缘到中心的应变加强而相应改变,在韧性剪切作用充分进行的情况下,S面理最终与C面理重合。
[2008/12/6 17:54:11]

分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

请在此留言提问:
姓名:
性质:公开秘密
信箱:
主页:
提问或留言内容:
验证码:
请输入:

  











== 教 学 园 地 ==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制作维护
Copyright©1999-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