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园地 教学大纲 教案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进度 教材 课程
 
教学园地>>构造地质学>>答疑区>>第95页

教师管理

学生新问题指导教师只有在登陆后才可见

格物:

老师:您好!可否结合武华镇地质图115度方向的剖面图,恢复地下深处的构造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谢谢!

教师回复:
格物:
  这里不能给你提供武华镇地质图上115度方向的剖面图,恢复地下深处的地质构造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地层的层位应该与地面已知层位一致;(2)地层的厚度应该守恒;(3)优先注意断层,不要把断层上盘与下盘直接连接;(4)地面构造与地下构造一般情况下应该是相互协调的。
[2008/12/28 19:45:10]

赵伟:

老师你好!请问学习《构造地质学》的意义是什么?分析一下望洋岗地质图?谢谢!

教师回复:
赵伟:
  学习构造地质学既具有理论方面的意义,又具有实际意义。
  1.理论意义
  阐明地壳构造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时间上的发育顺序,探讨地壳构造的演化和地壳运动规模及其动力来源。例如,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研究可以为岩石圈的演化研究提供部分证据。
  2.实际意义
  应用地质构造的客观规律指导生产实践,解决矿产分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及环境地质等方面有关的问题。许多矿产的储存状态是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的,如石油、天然气等,许多工程问题必须考虑地质构造(特别是活动构造)。
  
  对望洋岗地质图可以作以下分析,供参考。
  该图区以白垩系底部这个角度不整合界面分为下构造层和上构造层。下构造层由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构成,地层连续,在图区组成一个NE—SW向延伸的宽缓向斜,向斜的核部出露三叠系,向斜的枢纽近水平。该向斜在东部被白垩系—上第三系角度不整合覆盖,在中部被一条NW—SE向的逆断层截切。上构造层由白垩系、下第三系和上第三系组成,地层连续,整体呈向东缓倾斜的单斜构造。上构造层在图的中部也被NW—SE向逆断层截切。
  根据图区地层出露情况和地质构造的相互关系,图区经历了这样的地质演化:石炭纪—三叠纪图区稳定沉降,沉积了一套页岩、泥灰岩和灰岩建造。三叠纪末,图区受到NW—SE向的强烈挤压作用,石炭系—三叠系被褶皱并形成NE—SW向的向斜。这次挤压和褶皱作用之后,本区抬升并处于非沉积状态,致使本区缺失侏罗系。白垩纪初,本区东部稳定沉降,形成了一套白垩系—上第三系碎屑岩。晚第三纪末,本区受到NE方向的强烈挤压,形成了图区NW—SE向的逆断层,并使白垩系—上第三系倾斜成为单斜构造。
[2008/12/28 17:17:21]

学生:

老师:您好!画剖面图时如何恢复地下深处的构造?

教师回复:
学生:
  画剖面图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恢复或推断地下深处的构造:(1)如果有地球物理资料(特别是地震资料),可以利用地球物理资料确定深部构造的形态;(2)在没有地球物理资料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地表岩石变形时“层厚守恒”的原则推断地下构造。在浅构造层次,由于岩石的塑性较弱(一些特殊的强塑性岩石除外,如膏盐、煤、泥岩等),岩石的厚度在变形时通常不会发生显著的改变,所以可以利用厚层守恒的原则推断地下深处的构造形态。
[2008/12/27 21:49:06]

格物:

老师:您好!请问一下划分构造层时,地层间的不整合是唯一根据?

教师回复:
格物:
  构造层是以角度不整合来划分的。
  角度不整合是造山运动的反映,角度不整合上下两侧地质建造反映的地质演化应该有比较大的差异,所以把角度不整合作为划分构造层和构造演化阶段的依据是合理的。平行不整合是造陆运动(升降运动)的反映,平行不整合界面上下两侧地质建造反映的地质演化虽然也有差异,但是但是差异相对较小,所以一般不把它作为构造层的依据。但是如果平行不整合代表的沉积间断的时间相当长(足够长),平行不整合界面上下两侧地质建造反映的形成环境也有比较大的差异(如一侧是海相,另一侧是陆相),在这种情况下以平行不整合划分构造层和构造演化阶段也是可以的。
[2008/12/27 21:46:41]

小屋:

老师,你好!我想请教几个关于岩石力学性质的问题,主要是关于裂缝的。1、岩石(主要是砂岩、泥岩)在三轴应力条件下产生裂缝的机制及其随应力大小变化(模拟盆地升降)而发育演化的过程。 2、裂缝垂向分布规律以及与构造应力的关系。3、岩石的成岩作用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谢谢老师!@

教师回复:
小屋:
  自然界实际存在的岩石一般都在成分和结构构造方面存在着非均一性,这导致其力学性质的非均一性,再加之岩石所受到的应力可能会随着构造运动或埋藏深度的变化而变化,流体的参与和岩石边界条件的变化也可能对岩石的力学性质具有一定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岩石中裂缝的产生机制及其随着应力大小变化而发育演化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从事储层预测的许多研究人员都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但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对覆盖区裂缝型储层的预测仍然没有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表明裂缝的发生机制和变化规律仍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这里从构造地质学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一些分析,供参考。
  由于在水平方向拉伸和水平方向挤压两种情况下,裂缝的分布情况可能有比较大的差异,这里分两种情况讨论。
  岩石在水平方向受到强烈的拉伸作用的情况下,岩石中的最大主应力轴(σ1)直立,水平方向最小主应力值(σ3)的绝对值远远大于σ1的绝对值,在岩石受到的构造应力达到岩石破裂的临界值(即岩石的破裂强度)时,从理论上讲,岩石中有可能形成直立的张性裂缝,但是考虑到深埋在地下的岩石处于不自由状态,张性裂缝可能难以发生,岩石中仍将沿着与最大主应力轴σ1呈45゜和135゜的两个截面方向发生剪切破裂,由于岩石内摩擦角的影响,两个方向的剪切破裂之间的夹角应该小于90゜。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将形成比较陡的两个方向的剪切破裂。随着盆地抬升,岩石的上覆岩层逐渐被剥蚀,即使在水平方向的最小主应力(σ3,即最大拉伸应力)不变的情况下,直立方向的最大主应力值(σ1)也将逐渐减小,这将导致两个方向的剪切破裂更加直立;在极端情况下,在直立方向的最大主应力值(σ1)减小到零时,两个方向的剪切破裂将重合并直立,剪切破裂也将变成张性破裂了。
  岩石在水平方向受到强烈的挤压作用的情况下,岩石中的最大主应力轴(σ1)平行于最大挤压方向,最小主应力轴σ3直立,水平方向最大主应力值(σ1)的绝对值远远大于σ3的绝对值,岩石中仍将沿着与最大主应力轴σ1呈45゜和135゜的两个截面方向发生剪切破裂,由于岩石内摩擦角的影响,两个方向的剪切破裂之间的夹角应该小于90゜。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将形成比较缓的两个方向的剪切破裂。随着盆地抬升,岩石的上覆岩层逐渐被剥蚀,即使在水平方向的最大主应力(σ1,即最大挤压应力)不变的情况下,直立方向的最小主应力值(σ3)也将逐渐减小,这将导致两个方向的剪切破裂更加平缓;在极端情况下,在直立方向的最小主应力值(σ3)减小到零时,两个方向的剪切破裂将重合并水平,剪切破裂也将变成张性破裂了。
  岩石的成岩作用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岩石的成岩作用通常会使岩石的胶结程度增加,从而增加岩石抵抗变形的强度;(2)岩石的成岩作用通常会改变岩石对流体的渗透性,把一部分流体封存在岩石内部,并使流体难以穿过岩石,这也将提高岩石抵抗破裂的强度。
[2008/12/25 22:14:15]

格物:

老师:                您好!您辛苦了!请问一下如何判断一波痕是其原型还是其印模?谢谢!

教师回复:
格物:
  一般来说,可以根据下面两点判断波痕是原型还是印模:(1)根据波痕所在层面判断,波痕的原型只能出现岩层的上层面,而印模只能出现在下层面;(2)波痕中的波峰一般比较尖,波谷比较圆滑。如果你看见一个波痕的波谷比较尖,波峰比较圆滑,这个波痕就很可能是印模。
[2008/12/25 21:47:37]

学生:

老师,您好,
请问在平面地质图上如何判定断层的产状?另外,想问一下同生褶皱与同心褶皱是怎么定义的?谢谢!

教师回复:
学生:
  在平面地形地质图上判断断面的产状一般有两个方法:(1)根据“V”字形法则;(2)如果能作出来同一断面不同海拔走向线的投影线,那么从高海拔指向低海拔的方向就是断面倾斜方向。断面的倾角在地形地质图上可以根据三点法求解,也可以根据不同海拔走向线的投影线求解。
  同生褶皱一般是指与其它地质构造或地质事件同时形成的褶皱,常见的同生褶皱是在沉积作用进行的同时形成的褶皱(又叫同沉积褶皱)。同心褶皱是对褶皱的一种几何学表述,是说同一褶皱的不同褶皱层具有共同的弯曲中心(曲率中心)。
[2008/12/25 11:10:22]

学生:

老师:                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及其对地表的改造作用?阅读地质图,一般包括1 地形地层2 地层接触3 定制构造4 构造发展史,具体应该怎么着手呢?特别是如何写构造发展史?谢谢

教师回复:
学生:
  外动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外部能源引起的在地表及其附近进行的地质作用。根据外动力地质作用过程和结果,可把外动力地质作用划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沉积成岩作用和下坡运动。
  从作用介质和营力的角度,可以把外动力地质作用分为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冰川的地质作用、风的地质作用、下坡运动、海洋的地质作用、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等。
  可见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把外动力地质作用划分为多种类型,它们对地表的改造作用也各有特点,这也是地球科学概论这门课程的重要内容。在这里难以用简短的表述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任何一本地球科学概论的教科书都会详细地论述外动力地质作用以及外动力地质作用对地表的改造作用,建议你参考地球科学概论教材理解这个问题。
  我们给学生讲授的阅读地质图的顺序与你所说的顺序有所不同,我们认为正确的、高效率的读图顺序应该是:(1)图边注记(包括图名、比例尺、图例、责任表等);(2)地形地貌和大型地物的主要特点;(3)了解图区的地层结构,划分构造层。同一幅图中,不同构造层的构造变形样式和变形过程可能完全不同,如果不把构造层搞清楚,把不同构造层的地质构造混杂在一起,要尽快地提取地质图的有用信息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划分构造层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划分了构造层也就确定了图区所经历的主要的构造演化阶段;(4)分析不同构造层中构造变形的主要特点,确定各构造层中主要地质构造的几何学和运动学、动力学特点;(5)分析图区反映的构造发展史。如果你按照这个顺序阅读地质图,也许就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地质图所反映的构造发展史。
[2008/12/24 20:37:33]

陕西:

老师,您好,
请问石香肠构造的几何要素有哪些.
谢谢

教师回复:
陕西:
  石香肠构造又音译为布丁(boudinage),是不同力学性质的互层岩层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挤压或顺层拉伸时,软弱岩层发生塑性流动,夹在其中的强硬层被拉断或发生细颈化,构成形态上各异、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的线性构造,由于在垂直线理的截面上呈香肠状,故称为石香肠构造,它是一种B型线理。在石香肠的间隙中,通常由软弱层楔入,或由变形过程中析离出的物质所充填。因此,石香肠的几何要素应该包括:(1)由同一岩层破裂而成的、呈长条状排列的强硬岩层断块;(2)充填于各强硬岩层断块之间的塑性岩,它们连接不同的石香肠块体,通常褶皱变形比较强烈;(3)在构成石香肠的强硬层的上下两侧的软弱层。
[2008/12/24 14:09:49]

构造地质学:

老师,请问
韧性断层构造岩主要包括什么?
谢谢

教师回复:
构造地质学:
  韧性断层的构造岩主要是糜棱岩,根据糜棱岩中矿物集合体碎片或矿物晶粒的粒径从大到小的顺序(这也是糜棱岩化程度从低到高的顺序),把糜棱岩依次分为初糜棱岩、眼球状糜棱岩、糜棱岩、超糜棱岩、超塑性糜棱岩、变余糜棱岩。
[2008/12/24 12:29:32]

分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

请在此留言提问:
姓名:
性质:公开秘密
信箱:
主页:
提问或留言内容:
验证码:
请输入:

  











== 教 学 园 地 ==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制作维护
Copyright©1999-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