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园地 教学大纲 教案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进度 教材 课程
 
教学园地>>构造地质学>>答疑区>>第94页

教师管理

学生新问题指导教师只有在登陆后才可见

学生:

论述走滑断层系统中的应力应变特征及其伴生构造的类型与方位?

教师回复:
学生:
  本答疑系统在2008年12月29日回复过由一盏灯提出的这个问题,请参考有关回复。
[2009/1/2 18:56:14]

学生:

老师您好!
请简述韧性剪切带运动学判别主要依据?

教师回复:
学生:
  判断韧性剪切带运动方向的标志主要有:(1)被错开的岩脉或标志层;(2)不对称褶皱;(3)鞘褶皱;(4)S-C组构;(5)“云母鱼”构造;(6)旋转的碎斑系;(7)不对称压力影;(8)“多米诺骨牌”构造,等。
[2009/1/2 18:54:54]

学生:

老师:您好,请区别解释一下斜层理与冲刷面,谢谢!

教师回复:
学生:
  斜层理又叫交错层理,指岩层内部的一系列倾斜的细层(前积层),它是砂体(砂丘)在水流或风的推动下向前流动的过程中,在陡坡一侧形成的由一系列纹层组成的斜层系。所以斜层理一定存在于同一岩层内部。冲刷面是遭受水流或风等流动介质剥蚀的基底面,在沉积作用发生时它承载沉积物,所以它通常构成岩层的层岩层的层面。
[2009/1/1 21:48:23]

休身:

老师:沧海桑田是由哪类构造运动造成的?举例说明。谢谢!

教师回复:
休身:
  从地质演化的角度来说,地壳升降运动、岩石圈造山运动和大规模的海退—海侵都有可能引起沧海桑田的变化。举例来说,中国南方云贵高原地区
从震旦纪直至中三叠世主体都处于海洋环境,在海洋环境中形成了分布范围很广、厚度很大的碳酸盐岩。中三叠世以后,海水退去,云贵高原地区就成为植被繁盛的桑田了,这些海相碳酸盐岩也是云贵高原多溶洞和天坑的重要原因。
  不过现在通常用“沧海桑田”指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2009/1/1 21:38:43]

钱丽华:

在分析一个地质图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下什么?

教师回复:
钱丽华:
  在分析一幅地质图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图区的地层接触关系,根据角度不整合划分构造层。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不同构造层经历了不同的地质演化阶段,不同构造层的沉积建造和变形特征可能是不一致的。(2)分析不同构造层的地质组成和变形特征,了解每一构造层主要由哪些地层和岩浆岩体组成,每一构造层中褶皱和断裂的基本特点(褶皱的紧闭程度和延伸方向、多个褶皱的空间排列关系、断层的性质和断面倾向、多个断层在空间上的组合关系、断层与褶皱的相互关系等);(3)根据地层接触关系、构造变形和岩浆岩体等分析图区的地质演化史。
[2009/1/1 8:36:53]

幽水魔兰:

松岭峪的区域地质发展史是怎样的呢?

教师回复:
幽水魔兰:
  本答疑系统在2008年6月5日回复过“行”提出的这个问题,当时已对松岭峪地质图进行过分析,请参考有关回复。
[2009/1/1 1:51:55]

一盏灯:

您好!
请问:
(1)伸展构造的主要构造类型和特征??
(2)逆冲断层相关褶皱构造的基本类型和主要特征??
非常感谢!!

教师回复:
一盏灯:
  伸展构造的主要表现形式有:①正断层组合——地堑与地垒;②断陷盆地;③裂谷;④变质核杂岩;⑥岩墙群。
  逆冲断层相关褶皱构造就是所谓的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主要包括断层转折褶皱(断弯褶皱)、断层传播褶皱(断展褶皱)和断层滑脱褶皱。
  滑脱褶皱作用(detachment folding)是指强硬岩层由于下伏塑性层中的断层滑动而形成褶皱的过程,其主要特征:底部软弱层在褶皱核部加厚;底部发育滑脱断层;褶皱发生前的能干性地层在变形过程中厚度和长度不变;生长地层向褶皱顶部厚度减薄,褶皱翼呈扇状旋转。
  关于断弯褶皱和断展褶皱,本答疑系统曾在2008年12月19日回复过你本人的提问,请参考有关回复。
[2008/12/31 23:02:19]

学生:

老师:您好!请问劈理和节理的区别?谢谢!

教师回复:
学生:
  劈理和节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节理是岩石中没有明显位移的破裂面,它是存在于岩石中的机械破裂面,与岩石中矿物或矿物集合体的定向排列没有关系。
  劈理是岩石中矿物或矿物集合体在后期变形过程中定向排列而形成的透入性的面状构造。在传统构造地质学中,根据劈理的成因和结构特点把劈理分为流劈理、滑劈理和破劈理。流劈理、滑劈理与节理的区别是很大的,但是破劈理有时与节理有一些相似之处,它们都是岩石中的机械破裂面,区别是破劈理必须密集排列于岩石中,而节理则不一定很密集。
[2008/12/30 19:56:34]

格物:

老师:您好!我想问一下地层缺失有两种情况,一是没有沉积该地层,二是该地层有沉积但被剥蚀,具体应如何确定哪种情况呢?

教师回复:
格物:
  区分两种情况的地层缺失通常需要从区域上考察当时的沉积环境,仅从一个点的资料往往很难作出正确的判断。一般来说,如果大范围内当时都没有沉积,那么小区域的地层缺失很可能就是没有沉积造成的;如果大范围内发育同时代的沉积,那么局部的地层缺失可能就是后期剥蚀作用造成的。此外,还有一个原则需要注意,在正常沉积的情况下,沉积相在平面方向和垂直方面通常都是连续的,如果出现沉积相突变的情况,很可能是由于后期剥蚀作用造成的。举例来说,假如灰岩之上平行不整合着一套砾岩,显然灰岩和砾岩的沉积环境相差较大,在正常情况下,从灰岩环境向砾岩环境过渡时应该出现泥灰岩、泥岩、粉砂岩、砂岩等过渡相沉积物,但是实际上并没有看到这种过渡相沉积物,据此就可以推断,在该平行不整合面上应该有一部分沉积物被剥蚀了。
[2008/12/29 21:23:47]

一盏灯:

老师:您好!几个考研的问题
(1)有哪些构造标志可以将逆冲推覆构造和伸展剥离断层区分开?
(2)论述走滑断层中的应力应变特征,伴生构造类型和方位?
谢谢,能否回答的详细一些?

教师回复:
一盏灯:
  关于你问的第一个问题,本答疑系统在2008年11月20日和2008年12月11日分别回复过孤帆和郝瑞提出的同样问题,请参考有关回复。

  关于走滑断层中应力应变特征及伴生构造类型和方位,建议最好画一个应力图解来说明问题。由于本答疑系统不能上传图件,所以这里只能对此问题作如下解释。设想在走滑断层发生前,在断裂带内有一个球体(在地面方向看就是一个圆),走滑断层发生后,原来在地面看到的圆就会随着走滑作用的进行逐渐变为椭圆,显然椭圆的长轴就是最小主应力轴σ3所在位置,椭圆的短轴就是最大主应力轴σ1所在位置,随着走滑作用的持续进行,σ1和σ3的方位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在垂直最小主应力轴σ3的方向,有可能形成小型的张性构造(如张节理、正断层等);在垂直最大主应力轴σ1的方向,有可能形成小型的挤压构造(如小型逆断层、褶皱等);在与最大主应力轴σ1呈45度和135度方向的截面上(或里德尔剪切面)有可能形成剪节理。
[2008/12/29 13:07:50]

分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

请在此留言提问:
姓名:
性质:公开秘密
信箱:
主页:
提问或留言内容:
验证码:
请输入:

  











== 教 学 园 地 ==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制作维护
Copyright©1999-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