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园地 教学大纲 教案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进度 教材 课程
 
教学园地>>构造地质学>>答疑区>>第9页

教师管理

学生新问题指导教师只有在登陆后才可见

cc:

请问老师:
  花状断层显示上正下逆的特点一般反应什么运动学过程?是走滑方向的变化引起的吗?还是有别的解释,谢谢老师。

教师回复:
  花状构造上正下逆的特点一般反映应力场的反转,早期的压扭性应力场后期变为张扭性应力场。
[2012/10/10 17:15:52]

王维:

您提出的问题,当指导教师回复后才能显示出来.请问老师: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大陆增生的主要部位在哪

教师回复:
  大陆增生包括水平方向增生和垂直方向增生,水平方向增生使大陆变大,垂直方向增生使大陆变厚。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大陆增生主要发生在汇聚型板块边界部位,俯冲板块上加积楔和地体的拼贴作用使大陆在水平方向增生,俯冲板块向仰冲板块之下的俯冲使大陆在垂向上重叠加厚。
[2012/10/9 10:25:37]

汪帆:

老师您好: 请问蠕变和松弛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实例是什么 ?  能简要我帮我分析下么 ?

教师回复:
  蠕变是固体材料在保持应力不变的情况下,应变随时间缓慢增长的现象。松驰是固体材料受力后,在应变固定的下,其内应力随时间增加而减少的现象。 蠕变和松驰都涉及到时间因素,自然界岩石的变形过程通常都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时间,蠕变和松驰通常都会贯穿在岩石的变形过程中。在构造地质学中,在一些活动构造(或活动断层带)内有可能观察到蠕变现象。例如,位于潜在滑坡体上盘的树木由于对滑坡的响应而变弯(树木变弯说明树根在向下滑动),某些塑性沉积层内的同沉积变形构造等。大部分挤压构造(如褶皱和层等)在挤压作用结束后仍然能保持挤压构造的形态,这可以近似地视为松驰现象(这也是塑性变形的结果)。
[2012/10/8 18:23:30]

Baggio:

请问老师:转换断层是如何形成的?圣安德烈斯断层作为陆地上唯一的转换断层,为什么能延伸这么长?

教师回复:
  一般认为转换断层的形成机制与板块的旋转运动有关,板块之间的旋转运动在板块边界处产生水平力矩,最终导致转换断层形成。
  太平洋洋中脊随着法拉龙(Farallon)板块向北美板块之下的俯冲作用在距今2000万年前到达俯冲带,洋中脊是隆起地形,难以俯冲到北美板块之下,在这种背景下就形成了圣安德烈斯断层。可以预料,随着德富卡板块和柯柯斯板块持续向北美板块之下俯冲,更多的太平洋洋中脊将会到达俯冲带,圣安德烈斯断层的长度可能还会增加。
[2012/9/14 16:07:36]

dra:

老师请问:转换断层( transform fault)
和平移断层(transcurrent fault)的区别是什么?

教师回复:
  转换断层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平移断层,转换断层与平移断层的区别主要有两点:(1)对转换断层来说,沿着断面走向方向位移突然终止(对一般意义上的平移断层来说,位移在中央段最大,沿着断面走向方向位移逐渐减小,直至为零);(2)转换断层位于板块边界处,构成转换型板块边界。
[2012/9/9 22:07:25]

123321:

简述影响岩石变形行为的各种因素及相互关系?老师请您着重回答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块查阅教材没有发现有关内容。谢谢

教师回复:
  “影响岩石变形行为的各种因素及相互关系”换一种表述方式应该是“影响岩石变形行为的各种因素有哪些?它们分别是如何影响岩石的变形行为的?”所以此题本来是要求论述各种因素如何影响岩石的变形行为,而不是要求论述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个问题的范围太大,需要论述的内容太多。影响岩石变形行为的因素包括两大类:(1)岩石自身的因素;(2)岩石所处的外界因素。岩石自身的因素和外界因素又可进一步分为许多小类,岩石自身的因素包括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形状、边界条件,岩石所处的外界因素包括温度、压力、孔隙流体、时间、岩石所受外力的大小和性质等。每一种次级因素都对岩石的变形行为有影响。以压力和温度为例,围压影响岩石的极限强度和韧性,其作用机制是使固体物质的质点彼此接近,增强了质点的内聚力,从而使晶格不易破坏,因而不易破裂。温度影响岩石的韧性和屈服极限,其作用机制是:温度升高时岩石质点的热运动增强,减弱了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力,使物质质点更容易位移。
[2012/7/25 9:54:05]

123321:

老师请问,“论述低角度断层的类型及其主要识别标志”该怎么样回答。查阅您之前回答的答案,只说了低角度逆断层,不知低角度正断层如何?
也请您提供下在朱志澄的”构造地质学“的那些章节讲解了这个问题。我查阅数遍没有找到。谢谢

教师回复:
  关于低角度断层的类型,本答疑系统在2008年11月20日回复过孤帆提出的问题“如何判断一个低角度断层是逆冲推覆构造还是伸展剥离断层?低角度断层有哪些类型及特征?”在2010年10月20日回复过“小高”的问题“低角度断层的类型及其区别”。你的问题与这些问题类似,请参考有关回复。
  朱志澄主编的《构造地质学》教材中并未直接论述低角度正断层,但在“伸展构造”一章的变质核杂岩部分间接地说到低角度正断层。
[2012/7/11 17:41:18]

null:

老师你好。论述神掌中的主要构造类型及特征?应该怎样回答?

教师回复:
  估计你的问题应该是“论述伸展构造的主要构造类型及特征”。伸展构造的主要类型包括:(1)地堑与地垒;(2)断陷盆地;(3)裂谷;(4)变质核杂岩;(5)基性岩墙群。
[2012/7/10 17:14:52]

啦啦啦:

老师,请问:简要介绍并评述逆冲推覆构造形成机制。应该怎样回答

教师回复: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论述。从逆冲推覆构造的驱动机制来说,主要有三种:(1)后推力模式;(2)重力滑动模式;(3)重力扩展模式。从逆冲推覆构造的扩展方式来说,有前展式和后展式两种方式。
[2012/7/9 20:20:01]

nuill:

老师你好,松岭峪地区的构造发展史是怎么样的?岩浆岩的断层接触关系中是先发育的断层构造,后有岩浆侵入的吧。

教师回复:
  本答疑系统于2008年6月5日应“行”的要求详细分析过松岭峪地质图的地质构造和构造发展史,请参考有关回复。
[2012/7/7 13:37:24]

分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

请在此留言提问:
姓名:
性质:公开秘密
信箱:
主页:
提问或留言内容:
验证码:
请输入:

  











== 教 学 园 地 ==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制作维护
Copyright©1999-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