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园地 教学大纲 教案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进度 教材 课程
 
教学园地>>构造地质学>>答疑区>>第78页

教师管理

学生新问题指导教师只有在登陆后才可见

滔滔:

你好老师:能不能把望洋岗和断层性质及球产状的方法发到我邮箱!慕云岭地形地质剖面图!~发到我邮箱!~谢谢!急用!

教师回复:
  关于望洋岗地形地质图上断层性质的判定方法请参考本答疑系统分别于2008年12月28日、2009年4月29日、2009年5月4日和2009年5月19日对赵伟、“学生陈”、“小张”和“地质学生”相关问题的公开回复。断面产状的求解采用间接法求产状即可解决,这是构造地质学课程要求掌握的基本内容之一,建议参考教材上相关的内容理解该方法,没有必要把相关内容发到你的邮箱。
  在暮云岭地形地质图上制作图切地质剖面图是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该课程的作用,建议你自已绘制该剖面。
[2009/7/5 8:10:55]

小明:

褶皱,断层,节理的形成机制和相互关系

教师回复:
  请参考本答疑系统于2009年6月29日对“雨季”提出的这个问题的回复。
[2009/7/2 11:54:05]

小明:

请老师帮忙解决一下凌河的构造演化史??详细的,,谢谢啊!!

教师回复:
  图区下白垩统角度不整合覆盖在下伏上古生界之上,根据这个角度不整合把图区分为两个构造层,即下部的上古生界构造层和上部的白垩系构造层。
  上古生界构造层由中泥盆统、石炭系和二叠系组成,缺失上泥盆统,下石炭统与中泥盆统之间平行不整合接触,其它各层位之间整合接触。上古生界构造层总体组成一个向南倾斜的单斜构造。
  白垩系构造层由下白垩统和上白垩统组成,基本是水平地层。
  凌河地形地质图反映的构造演化史:中泥盆世本区构造活动比较平静,沉积了白云岩和砂岩。中泥盆世末本区抬升,晚泥盆世期间处于非沉积状态,导致上泥盆统缺失。本区从早石炭世初开始稳定沉降,水体逐渐变深,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发育薄层灰岩—泥灰岩。晚二叠世水体变浅,发育细碎屑岩。晚二叠世末,本区发生差异升降(或南北向挤压运动),北部相对抬升,南部相对沉降,导致地层向南倾斜,形成向南倾斜的单斜构造。晚二叠世末的抬升还使本区在三叠纪和侏罗纪处于非沉积状态,导致图区缺失三叠系和侏罗系。早白垩世初,本区的东南部角村—团堡山一带、东北部尖咀—北岗—峰岭—东山一带和西北部马鞍山一带稳定沉降,在早白垩世和晚白垩世分别沉积了砂岩,这些砂岩形成之后本区基本未受到明显的构造运动影响,致使下白垩统和上白垩统仍然保持水平状态。
[2009/7/2 11:51:42]

小明:

构造地质,老师注意是构造地质的概念

教师回复:
  你所说的“构造地质”似乎应该是“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质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一门学科,它是地质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2009/7/1 23:03:14]

shegang:

老师你好。我想问一下,关中盆地(渭河盆地)是什么类型的沉积盆地?它与秦岭造山带是不是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过程中形成的?关中盆地有没有过油气的富集呢?


教师回复:
  关中盆地(渭河盆地)属于伸展盆地中的地堑,它是在始新世以来才逐渐形成的,其形成时间晚于秦岭造山带的形成时间。秦岭造山带是在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碰撞过程中形成的,以勉略缝合带为标志的碰撞过程可能主要发生在晚三叠世。从鄂尔多斯地块内部丰富的油气资源来看,关中盆地(渭河盆地)应该有过油气的生成与聚集过程,但是由于关中盆地(渭河盆地)新生界的厚度在6000m以上,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直接证据。
[2009/6/29 23:33:21]

党党:

老师您好,首先很感激您,有这么一个渠道可以学习。我想问的是彩云岭和暮云岭是一个地方吗?

教师回复:
  彩云岭地质图和幕云岭地形地质图是由徐开礼教授和朱志澄教授主编的《构造地质学》(第二版附本)中所附的两幅插图,这是两份不同的地质图。
[2009/6/29 14:17:30]

雨季:

老师,您好!浏览贵校的答疑区收益颇丰。此时我有两个问题,不知从何入手,分别是:1、褶皱与断层的成因联系
2、褶皱、断层、节理的形成机制及其相互关系。
望老师帮忙指点一下,谢谢!

教师回复:
  褶皱与断层的成因联系一般来说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由断层作用引起褶皱作用,断层相关褶皱作用理论是其主要内容,包括断层转折褶皱作用、断层传播褶皱作用和断层滑脱褶皱作用。此外还包括在断面附近引起的牵引构造与逆牵引构造;(2)由褶皱作用的进一步发展导致断层作用,岩层在受力的情况下首先变形形成褶皱,当褶皱作用不足以调节持续的挤压作用时,断层作用就可能发生,所谓的“破冲断层”就是这种情况。请参见本答疑系统于2009年5月6日对“DOS”提出的“断层作用与褶皱作用的关系”的回复。
  褶皱的形成机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类,根据岩石的受力情况与物质运动方式可以把褶皱的形成机制分为弯滑褶皱作用、横弯褶皱作用、剪切褶皱作用和柔流褶皱作用。断层的形成机制从应力的角度遵循安德森模式。节理的形成机制比较复杂,与岩石所受的剪应力密切相关,即使张节理也常常呈雁列状排列。褶皱和断层的关系见上一个问题,节理与褶皱、断层的关系比较复杂,通常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009/6/29 11:56:01]

zhang:

老师,能不能把金山镇 剖面图发到我的邮箱,

教师回复:
  在金山镇地质图上绘制图切地质剖面图本来就是构造地质学的作业,建议你自己绘制该剖面图。绘制该剖面图时请注意下白垩统与下伏地层之间的地层角度不整接触关系、2条逆冲断层、一个飞来峰和一个构造窗。
[2009/6/28 17:45:12]

幽晟:

老师您好:我是成都理工大学的学生,我现在已经分析出暮云岭背斜的地质要素。您能帮我分析一下暮云岭地质图整体吗?谢谢~

教师回复:
  本答疑系统在2009年5月22日应云林的要求详细分析过幕云岭地质图,请参考有关回复。
[2009/6/28 10:51:10]

流年:

您提出的问题,当指导教师回复后才能显示出来.您好!我想问一下断展褶皱作用的概念

教师回复:
  本答疑系统在2008年12月19日回复“一盏灯”提出的类似问题时详细解释过断展褶皱作用,请参考有关回复。
[2009/6/26 7:58:12]

分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

请在此留言提问:
姓名:
性质:公开秘密
信箱:
主页:
提问或留言内容:
验证码:
请输入:

  











== 教 学 园 地 ==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制作维护
Copyright©1999-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