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园地 教学大纲 教案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进度 教材 课程
 
教学园地>>构造地质学>>答疑区>>第75页

教师管理

学生新问题指导教师只有在登陆后才可见

学生:

野外地质工作的一般程序、工作内容和应注意的事项?
请老师给与解答,谢谢!!!

教师回复:
  野外地质工作一般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是室内准备工作,充分收集并阅读有关资料,明确工作区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设计野外考察路线和野外地质考察的主要内容;第二步是野外地质考察,按照室内设计的考察路线和考察内容进行野外地质考察,并根据在考察过程中看到的具体情况适时修改室内设计的考察路线的考察内容;第三步是野外考察结束后室内的样品处理、资料分析与整理工作。野外地质工作的内容是根据野外地质工作的目的而确定的,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野外地质工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几点:野外考察之前一定要明确本次野外考察需要解决的问题;野外考察期间一定要认真、仔细地进行地质观察,应该尽可能详细地观测和记录观察到的地质内容;在野外地质工作期间注意安全。
[2009/10/29 22:21:48]

xhw_zmz:

您好,复习过程中遇到一些习题,请老师帮忙。1、挤压/拉张力或剪切力与线应变和剪应变是怎样联系的?2、野外如何区分原生(非构造成因)和次生(构造成因)褶皱?3、自然界大部分褶皱是由纵弯褶皱作用形成。从地壳变形的角度分析,这种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谢谢!


教师回复:
  压应力/张应力引起线应变,剪应力引起剪应变。
  非构造成因褶皱一般是指在地层沉积时,由于支撑沉积物的地面的自然起伏而在沉积物中引起的褶皱,这种褶皱一般比较宽缓,而且被褶皱地层的层厚一般是渐变的。在非构造成因褶皱中一般也不发育劈理、节理、次级褶皱等伴生的次级构造。构造成因褶皱是在构造挤压或伸展背景下形成的,通常发育在地质活动比较强烈的构造部位,褶皱比较紧闭,而且常常会伴生劈理、节理和次级小褶皱等伴生构造。岩石圈上部的绝大部分褶皱都是由构造原因造成的。
  地壳上部的大部分褶皱是由纵弯褶皱作用形成的,这说明地壳上部的挤压作用是形成褶皱的主导机制(在拉张环境下易于形成正断层系统),而且在挤压状态下岩层易于沿着与层面平行的方向发生相对滑动并形成褶皱。从更大的范围来看,沉积岩层与层面平行的方向实际上是与地壳的弧形界面基本一致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纵弯褶皱作用也可以近似地看作地壳变形的产物。
[2009/10/27 0:22:07]

xhw_zmz:

您好,请问1、应变椭球体中的主应变面(XY,YZ, XZ)面与主应力有什么关系
2、什么叫地层的面向?面向和倾向有什么区别?
3、对于柔流褶皱作用,应该采用什么方法和手段对其进行描述和研究。谢谢老师!

教师回复:
  应变椭球体中的XY主应变面垂直最大主应力轴,YZ主应变面垂直最小主应力轴,XZ主应变面垂直中间主应力轴。
  虽然在有关的文献中不时可以见到“地面的面向”的说法,但“地层的面向”并不是一个规范的专业术语,其含义与“倾向”相同。
  柔流褶皱作用发生时岩石处于强烈的塑性状态,除了常温条件下可能发生柔流褶皱作用的强塑性岩石(如煤层、膏岩、盐岩等)之外,其它岩石中发生的柔流褶皱作用一般都说明褶皱作用发生时岩石处于比较深的构造层次。对于柔流褶皱作用,应该在区域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流变学的方法进行描述和研究。
[2009/10/26 10:28:53]

学生:

老师:
  您好!请问一下,有新生代的剖面图,如何知道中生代的构造情况?

教师回复:
  你的问题有些表述不清。新生界的地质剖面图当然是以反映新生代的地质构造为主要目的,应该在中生界的地质剖面图上分析中生代的地质构造。如果新生界的地质剖面图没有切过中生界,就不可能通过新生界地质剖面图了解中生代的构造特征。
[2009/10/26 9:50:44]

牟必鑫:

老师!您好,暮云岭的横截面图所需要的枢纽倾伏角到底是哪两个产状求的,似乎有好几对,而且算出来都不一样!请老师把剖面图和横截面图都发到我邮箱一下吧,谢谢老师!急!

教师回复:
  暮云岭地形地质图上的AB地质剖面穿过了3个向斜和2个背斜,每一个向斜和背斜都有自己的枢纽,枢纽的产状当然需要根据两翼的产状求解。在变形如此复杂的地区,不同褶皱的枢纽产状之间有比较明显的差异是很正常的。只要求解方法没有问题,你完全可以相信自己求得的枢纽产状。在暮云岭地形地质图上制作AB地质剖面图和褶皱横截面图是构造地质学的作业之一,你应该而且也能够自己完成。
[2009/10/22 22:39:39]

xhw_zmz:

你好,请问1、在“V”字型法则中,假设岩层以位于层面上的水平轴旋转,那么,当岩层由水平旋转至倾斜,再旋转至直立,岩层的出露界线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用侧伏向和侧伏角能否独立表示线状构造产状? 谢谢!

教师回复:
  第一个问题可以换一种说法:随着岩层的倾角逐渐变大,岩层的出露界线将会怎样变化?随着岩层的倾角逐渐变大,岩层在地形地质图上出露界线的弯曲幅度将会变得越来越小,也就是说,将会变得越来越平直。当岩层直立时,岩层在地形地质图上的出露界线就不会受到地形起伏的影响,将会变成直线。
  侧伏向和侧伏角是相对于直线所在的参照平面来说的,使用侧伏向和侧伏角表示直线的产状时一定要指出所用的参照平面,如果没有参照平面也就没有所谓的侧伏向和侧伏角。因此,不能用侧伏向和侧伏角独立地表示线状构造的产状。
[2009/10/21 9:01:32]

刘平:

您好,老师,节理等密图怎么解释?谢谢

教师回复:
  节理等密图(joint contour diagram)是在节理极点图的基础上,用等值线来表示图内节理极点密度分布的特征和规律的一种构造地质学图件。节理极点密度集中的区域称极密或最密区,反映所研究构造发育的优选方位。在节理统计中用节理等密图反映节理发育的程度及组合特征。
[2009/10/17 18:43:22]

东子:

请问老师 :
fault nucleation 是什么意思?

教师回复:
  我不知道你所说的“fault nuleation”是否取自“stacking fault nucleation”,因为前者在文献中难以查到,后者是用于指示晶体位错的一个术语,表示“堆垛层成核作用”。
[2009/10/17 13:07:08]

学生:

老师:
 您好!我国东部发育的裂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谢谢!

教师回复: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的共同特点主要有:(1)形成于统一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之下的俯冲;(2)主要表现为不同规模的断陷盆地或箕状盆地,盆地的长轴方向主体为NE向,盆地中发育地堑—地垒构造和同沉积正断层;(3)盆地中主要充填湖相—半深湖相细粒碎屑沉积物,沉积速率较高;(4)盆地中火山岩,特别是双峰式火山岩相对不太发育。
[2009/10/14 16:58:48]

学生:

老师:
 您好!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有哪些大的裂谷呢?谢谢!

教师回复:
  中国东部从中侏罗世以来普遍受到强烈的伸展作用改造,不同的时间段内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大量的断陷盆地(现今的地球物理资料可以揭示这些地质历史时期的断陷盆地),其中的许多断陷盆地成群成带出现,当时并没有连通成为大型的裂谷盆地。在现今的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南黄海盆地、华北南部盆地、江汉盆地、东海盆地、珠江口盆地中都已揭示出大量的中—新生代次级断陷盆地。
[2009/10/14 11:26:26]

分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

请在此留言提问:
姓名:
性质:公开秘密
信箱:
主页:
提问或留言内容:
验证码:
请输入:

  











== 教 学 园 地 ==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制作维护
Copyright©1999-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