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园地 教学大纲 教案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进度 教材 课程
 
教学园地>>构造地质学>>答疑区>>第74页

教师管理

学生新问题指导教师只有在登陆后才可见

考研人:

水平构造表现形式有那些?至少4种,并描述其变形特点 我总结得总觉得不全面,谢谢老师您回答!

教师回复:
  “水平构造”是一个地理学名词,原始沉积岩层一般是水平的,在地壳垂直运动影响下未经褶皱变动而仍保持水平或近似水平的产出状态称为水平构造。当地面未受切割时,地貌上表现为同一岩性构成的平原或高原。在受切割的情况下,老岩层出露于低处,新岩层在高处。当顶部岩层较硬时,常形成桌状台地、平顶山或方山。如果水平构造软硬相间和岩层组成,在差异剥蚀作用下常形成层级状山丘地貌,在侵蚀斜坡上便形成构造阶地(即假阶地)。在我国东部第三系产状平缓的红色砂砾岩中,受侵蚀后常形成顶平、坡陡和孤立突出的城堡状、屏风状、塔状、柱状等地貌形态。
[2009/11/13 9:49:47]

考研人:

谈谈现代构造活动的一些类型与证据 老师辛苦您了

教师回复:
  现代构造活动是新构造运动的一部分,是指有人类记载以来的构造活动,其类型主要包括特殊的地形地貌、活动断层、火山、地震等,更详细内容请参考“第四纪地质学”的有关内容。
[2009/11/13 9:25:52]

骆同伟:

请问老师,对比分析河流上游与河流下游流水地质作用的特点,谢谢!

教师回复:
  河流上游与下游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方面都有所不同。在河流上游,河床的坡降比较大,水流速度一般较快,河流的下蚀作用一般大于侧蚀作用,河谷一般呈深切的“V”字形;而在河流下游,河床的坡降比较小,水流速度一般较慢,河流的侧蚀作用一般大于下蚀作用,河道比较宽缓,往往呈蛇曲状。在这些差异的基础上,应该不难进一步理解河流上游与下游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方面的差异。
[2009/11/13 9:08:09]

学生:

 请问老师:超基性岩石主要成矿类型及成矿专属性

教师回复:
  这是一个涉及很多内容的复杂问题,建议你参考有关的矿床书籍理解此问题。这里只能简单地说,由于超基性岩石属于超镁铁质岩石,与其有关的矿产主要是镁铁质矿产(或者黑色金属矿产)。
[2009/11/10 11:43:51]

路石:

老师:
  您好!能为我解释下“残余洋盆是发育于碰撞造山期间,未彻底闭合的继承性大洋盆地”这句话吗,特别是继承性三个字。谢谢!
再则发现国内残余洋盆方面的文献很少,是不是国内这方面的做的研究很少呢?

教师回复:
  大洋板块俯冲消减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大洋盆地逐渐消亡以及随后发生的碰撞造山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大洋盆地消亡的过程并不是完全同步的,当大洋盆地的主体消亡之后,可能还在局部残留了一部分洋盆,这就是残余洋盆。之所以说残余洋盆具有继承性,是因为残余洋盆来自先期存在的大洋(即碰撞造山作用之前已经存在的洋盆),而不是在俯冲—碰撞造山过程中新生的洋盆。实际上,在大洋板块的俯冲过程中,在海沟-岛弧-弧后盆地体系中就有可能形成新的洋盆(如弧后洋盆),所谓的“继承性”就是说,残余洋盆并不是来自该新生的洋盆。
  我并未对国内究竟进行过多少残余洋盆的研究进行过专门调研,但估计这方面的研究文献应该不少,因为对任何一个碰撞造山带的研究都有可能涉及到残余洋盆的问题。
[2009/11/10 9:56:17]

童立:

您好,请问一下什么是半径角距?

教师回复:
  本答疑系统在2009年4月12日回复过“小平”提出的这个问题,请参考有关回复。
[2009/11/6 17:24:45]

学生:

老师:
 您好!请问一下蛇绿岩套的概念、形成及其有何构造意义呢?

教师回复:
  蛇绿岩套(ophiolite suit)又称蛇绿岩建造(ophiolite formation)、奥菲奥岩建造。1972年美国地质学会彭罗斯会议把蛇绿岩定义为一套从超镁铁质到镁铁质岩的特殊集合体,并指出它不应作为一种岩石名称或填图时的一个岩石单位来使用。一个发育完整的蛇绿岩套从下到上包括下述岩石序列:①超镁铁质杂岩,由不同比例、具变质组构并部分或全部蛇纹石化的方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和纯橄岩等地幔岩组成;②通常具堆晶结构的层状和块状辉长岩杂岩,包括橄榄岩和辉石岩;③镁铁质席状岩墙杂岩;④镁铁质火山岩,通常具枕状构造。与蛇绿岩共生的岩层有条带状放射虫硅质岩、薄层页岩夹层和少量深海碳酸盐岩、豆荚状铬铁矿以及富钠长英质火山岩和深成岩等。由于上述层序与深海钻探所揭示的洋壳地质剖面相似,以及两者地震波传播速度一致,所以普遍认为蛇绿岩套代表洋壳和大洋地幔岩组合。因而在大陆内部出露的蛇绿岩标志着已消失的古洋壳残余,对它们的分布、时代、性质的追索和研究就成为重建地质时期古洋盆和大陆构造演化的重要依据。
[2009/11/2 14:59:38]

学生:

老师:
 您好!
 您能不能给我提供一些残余洋盆方面的文献资料呢?能不能发至我的邮箱呢?因为我在搜文献时发现这方面的资料很难找到。非常谢谢!

教师回复:
  在洋盆的演化历史中,主洋盆由于板块俯冲而消亡之后,局部仍残留的具有洋壳的海域就是残余洋盆,局部残留的没有洋壳的海域就是残余海盆。岩石圈上部不同的残余洋(海)盆在沉积建造、蛇绿岩组合和岩浆活动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所以建议你根据具体的某个或某些残余洋盆收集相关的资料。目前,地学界关于残余洋(海)盆的文献浩如烟海,只要采用正确的检索方法,只要有耐心,一定可以检索到足够多的文献,你完全能够做到这一点。
[2009/11/2 11:42:32]

李文:

您提出的问题,当指导教师回复后才能显示出来.凌河地质图中露头分布特征及露头宽度变化怎么描述?

教师回复:
  对凌河地形地质图上露头的分布特征主要根据露头区所处的自然地理方位描述,如:图中的上白垩统主要分布在图的东北角北岗—峰岭—东山和东南角团包山的高处,中泥盆统主要分布在图的西北角马鞍山的北部山脚处。露头的宽度与地层的真厚度、地层的倾角、倾向和地面坡向、坡度密切相关,纯粹的露头宽度描述没有意义,只有在充分认识地层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才能正确认识地层露头宽度的变化特点。
[2009/11/1 21:06:28]

大四考研生:

老师您好,我想问:在浅层变形沉积岩区确定地层层序的沉积与构造变形标志是什么,谢谢。

教师回复:
  本答疑系统在2008年6月4日、2009年4月8日、2009年4月9日和2009年9月14日分别回复过由“好好学习”、“DOS”、“年”和“荆同学”提出的类似问题,请参考有关回复。
[2009/11/1 9:48:43]

分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

请在此留言提问:
姓名:
性质:公开秘密
信箱:
主页:
提问或留言内容:
验证码:
请输入:

  











== 教 学 园 地 ==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制作维护
Copyright©1999-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