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园地 教学大纲 教案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进度 教材 课程
 
教学园地>>构造地质学>>答疑区>>第63页

教师管理

学生新问题指导教师只有在登陆后才可见

小小:

岩浆发生在地下,怎么知道某地发生了侵入作用?

教师回复:
  地表出露的侵入岩表明此地曾经发生过岩浆侵入作用。对于某地地下深处正在发生的岩浆侵入活动的判断是一个仍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也许地下深处的岩浆侵入活动可能在地表地热异常和其它的地球物理方面有所反映,但是侵入活动的深度和规模都可能对其地表响应有所影响,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2009/12/26 8:04:39]

小小:

老师您好!
为什么喷出岩里玄武岩比流纹岩多?而侵入岩中花岗岩比辉长岩多?

教师回复:
  玄武质岩浆的粘度明显小于流纹质岩浆,导致玄武质岩浆比流纹质岩浆易于喷出地表;此外,大洋中脊和地幔热柱都是玄武岩形成的有利部位,这使得玄武岩的规模远远大于流纹岩。花岗质岩浆的粘度明显大于辉长质岩浆,岩浆结晶分异的最终产物以及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后形成的岩浆也主要是花岗质的,这导致花岗岩的规模通常大于辉长岩。
[2009/12/26 7:57:04]

小小:

老师您好!
深海盆地是否有陆源碎屑物?
划分岩石圈和软流圈的意义?

教师回复:
  浊流和浮冰有可能把陆源碎屑物带到深海,所以深海盆地有可能发育陆源碎屑沉积物,但是深海盆地陆源碎屑沉积岩的规模和数量相对于地壳上部的碎屑岩来说非常稀少。地球岩石圈和软流圈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存在状态本来就是不一样的,可流动的软流圈为岩石圈的大规模水平运动提供了物质基础。
[2009/12/25 22:46:05]

nnd:

老师好,成层构造与层理有哪些不同

教师回复:
  成层构造泛指一切呈层状产出的地质构造,如果变余层理、板劈理、千枚理、片理、片麻理等,层理只是成层构造中的一种。层理(stratification)是在岩石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由物质成分、颗粒大小、颜色、结构构造等的差异而表现出的岩石成层构造,一般厚几厘米至几米,其横向延伸可以是几厘米至数千米,常见于大多数沉积岩和一些火山岩中。
[2009/12/25 19:49:22]

小贝:

老师您好:我想请问一下,怎样在地质图上判断褶皱和断层以及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 岩体的发生及形成时代?它们之间有没有时代交叉?在此谢谢了!

教师回复:
  在地质图上判断依据主要是地层的倾向相对(或相背)和地层重复(需要排除由断层造成的地层重复);判断断层的依据主要是:(1)断层线出露;(2)地层界线被错断;(3)地层重复(需要排除由褶皱原因造成的重复);判断整合地层接触关系的主要依据包括:(1)地层层序连续;(2)地层界线两侧产状基本一致或逐渐过渡;(3)地层界线基本平行;判断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的依据主要包括:(1)地层层序不连续;(2)地层界线两侧产状基本一致或逐渐过渡;(3)地层界线基本平行;判断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的依据主要包括:(1)界线两侧产状不同;(2)地层界线之间有截切关系(岩浆岩体造成的地质界线之间的截切关系除外)。岩体形成于最新的围岩之后,覆盖岩体的最老地层之前。此外,岩体与断裂、褶皱等构造之间的截切关系也可以用来判断岩体的形成时代。“它们之间有没有时代交叉”不知所云,无法回复。
[2009/12/25 18:50:43]

student:

老师您好
比较一下冲积平原与准平原。

教师回复:
  冲积平原(alluvial plain)指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主要特征是地势低平,起伏和缓,海拔大部分在2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50米,有的仅10~20米;坡度一般在5°以下,有的不到1°或0.5°。准平原(peneplain)是在山峦起伏的广大地区,经长期侵蚀剥蚀作用把地面夷平为起伏平缓的平原。二者的差异主要在于:(1)形成的地理位置不同;(2)形成机制不同。
[2009/12/25 15:06:03]

dcy:

对比分析河流上游与河流下游流水地质作用的特点

教师回复:
  本答疑系统在2009年11月13日回复过骆同伟提出的这个问题,请参考有关回复。
[2009/12/25 14:13:09]

圣诞快乐:

老师您好
感谢您对我上次提问的回答,但对于上次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学生主要是对地壳中次级岩类及幔、核中的岩类分类不是很清楚。并且普地教材上这方面说的也不是很全面,老师能否简单叙述一下。因为我是跨专业考研,方向也不是岩石矿床方向,所以没有您所说的相关参考教材,希望老师能提供一下便利。

教师回复:
  由于地幔岩石和地核岩石的样品很难获得,所以目前地学界对岩石进行的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分类主要是针对地壳或岩石圈的岩石来说的,在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之下又分别划分出许多次级类型,这种次级划分方案在任何一本岩石学教科书中都有详细的论述。
  地幔的岩石组成是一个仍处于探讨之中的问题,一般用地幔岩来说明地幔的岩石组成,地幔岩(pyrolite)是一种对原始地幔物质假想的岩石名称,地幔岩的代表性模型是由3份阿尔卑斯型橄榄岩和1份夏威夷拉斑玄武岩组成的。地幔岩的成分随计算所用的橄榄岩和玄武岩的化学组成的不同及其混合的比值大小有所不同。此外,地球上现在见到的玄武岩能否代表原生岩浆仍有疑问。
  地核的物质组成是通过地球物理资料得到的,目前已知地核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其岩石组成还不清楚。
[2009/12/25 12:01:59]

00:

尊敬的老师您好、请问地层之间断层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如何区分?
不胜感激


教师回复:
  本答疑系统在2008年11月12日回复过孤帆提出的这个问题,请参考有关回复
[2009/12/24 19:35:03]

谢谢老师:

准平原的形成过程与均夷化有没有联系,这两个侵蚀与沉积过程有哪些区别。说准平原是河流均夷化的结果准确吗

教师回复:
  准平原化(peneplanation)指地表的起伏受侵蚀等外动力地质作用而到达准平原的过程。河流在其形成的初期,多急流与瀑布,河流纵剖面不平滑。由于下蚀和溯源侵蚀作用,河床上的突起被削去,因而河流完全达到这种凹坑被填平,急流和瀑布消失,河流纵剖面逐渐演变成为平滑的曲线,此过程即为河流的均夷化,反过来说河流纵剖面为平滑曲线的为均夷化的河流。均夷化是河流发展的总趋向。可见准平原化和均夷化的表述对象不同,准平原化关注的是地表起伏,而均夷化关注的是河流的形态。二者之间是有联系的,在比较稳定的构造环境二者表现得最为明显。侵蚀过程主要由剥蚀作用造成,与沉积过程不同。由于准平原化和河流均夷化的表述对象不同,“准平原是河流均夷化的结果”不准确。
[2009/12/24 19:11:52]

分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

请在此留言提问:
姓名:
性质:公开秘密
信箱:
主页:
提问或留言内容:
验证码:
请输入:

  











== 教 学 园 地 ==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制作维护
Copyright©1999-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