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园地 教学大纲 教案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进度 教材 课程
 
教学园地>>构造地质学>>答疑区>>第6页

教师管理

学生新问题指导教师只有在登陆后才可见

徐乔:

老师您好:
  请问能够判断地层顶面和底面的火焰状构造、砂岩球、砂岩枕、碟状构造是属于原生构造还是次生构造?

教师回复:
  火焰状构造、砂岩球、砂岩枕和碟状构造都是沉积物在尚未固结的状态下由于震动而形成的软沉积变形构造,它们属于原生构造,通常发育在震积岩中。
[2013/3/22 11:06:32]

徐乔:

老师您好:
  请问造成地层在剖面与平面上的缺失与重复的情况除了褶皱和断层之外,是否还应该包括不整合接触,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间的地层缺失是否应算做在垂直方向上的地层缺失?

教师回复:
  褶皱和断层是可以引起地层在剖面与平面上缺失与重复的构造因素,而不整合是引起地层缺失的沉积因素,两者说的是不同的事情。在回答有关地层重复与缺失的问题时究竟是否应该包含不整合,应该根据具体的问题决定。
[2013/3/20 23:08:49]

xq:

老师您好:
  请问“横断层切断褶皱后,如果两盘顺断层倾斜滑动,则背斜上升盘中核部变宽,向斜上升盘中核部变窄”这句话中所说的变宽和变窄是指从水平切面上观察得到的结果吗?“变宽”和“变窄”是相对于什么的改变呢?

教师回复:
  “变宽”和“变窄”确实是从水平切面上观察的,“变宽”和“变窄”是相对于断层的另一盘而言的。
[2013/3/20 22:16:57]

xq:

老师您好:
  请问“褶皱的形成机制”、“褶皱的形成方式”和“影响褶皱形成的因素”这三者是同一个概念吗?

教师回复:
  “褶皱的形成机制”和“褶皱的形成方式”应该是同一个概念,“影响褶皱形成的因素”是另外一个概念。
[2013/3/20 16:51:04]

xq:

老师您好:
  请问如何区分软沉积变形和褶皱?有没有比较典型的区分标志?

教师回复:
  面理弯曲变形形成褶皱,软沉积变形过程中也可能形成褶皱,但是通常说到褶皱时一般都指由成岩后的层状岩石弯曲变形而形成的褶皱。因此,你的问题也许可以这样表述:如何区分软沉积变形中的褶皱构造与成岩后的岩层变形而形成的褶皱构造?最主要的区分标志有三个:(1)两种褶皱涉及的层位有比较大的差别。对软沉积变形中的褶皱来说,褶皱只发育在某几个特定层位(滑塌体影响层位)中,在这些特定层位之上和之下的层位中一般不发育褶皱,即使发育褶皱也与软沉积变形中的褶皱在褶皱样式和褶皱产状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别(因为它们不是形成于同一次构造活动之中)。而对于成岩后的地层由于构造变形而形成的褶皱来说,褶皱通常会卷入所在构造层的所有地层或大部分地层;(2)褶皱层厚度变化特点不同。对软沉积变形构造中的褶皱来说,褶皱层的厚度通常变化明显,而且厚度变化极不规则。对于成岩后的岩层由于构造变形而形成的褶皱构造来说,褶皱层的厚度一般不变,如果有变化(如由弯流褶皱作用而形成的褶皱),褶皱层厚度的变化也是有规律的和渐变的;(3)软沉积变形中的褶皱通常发育在浊积岩、震积岩等特定的岩石中,而成岩后的岩层由于构造变形而形成的褶皱则可以发生在任何具有面理的岩石中。
[2013/3/12 14:15:45]

月鸟:

老师您好!
请问剥离断层和变质核杂岩的上盘是同一个概念吗? 剥离断层的特征有哪些呢?
谢谢!

教师回复:
  剥离断层和变质核杂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剥离断层是一种地质构造,而变质核杂岩是一种地质体。二者的共同点是都发育在碰撞造山带由于拆沉作用而引起的伸展构造体系中。伸展剥离断层是在岩石圈较深部位形成的低角度正断层,它形成于伸展背景,往往与岩石圈底部的拆沉作用相关。变质核杂岩是由于造山后伸展作用而出露在造山带核部的高级变质岩系,由于其中常发育不同类型的岩浆岩侵入体,故称为变质核杂岩。变质核杂岩是一套具有特殊成因机制的岩石组合,一般不把它作为一种地质构造对待。剥离断层有三个主要特征:(1)发育在较深的构造层次;(2)属于一种低角度正断层;(3)形成于碰撞造山带碰撞后伸展环境。
[2013/1/9 17:32:41]

afterzero:

老师,您好!对于大陆地壳的增长有垂向和横向增长的说法,麻烦老师讲解一下,不太理解这种两种方式。谢谢您!

教师回复:
  本答疑系统在2012年10月9日回复过王维提出的问题: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大陆增生的主要部位在哪?你的问题与王维提出的问题类似,请参考有关回复。
[2013/1/9 12:07:39]

月鸟:

老师你好!问一个题目:
识别纵弯褶皱作用的变形依据?
请问这个题该从哪些方面回答呢?

教师回复:
  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识别纵弯褶皱作用:(1)纵弯褶皱作用应该发生在比较浅的构造层次(主要在浅层构造层次),应该发生在层理发育良好的地层中(通常是沉积岩之中)。发育在比较深的构造层次中的褶皱,或者发育在变质岩中的褶皱通常都不是由纵弯褶皱作用形成的;(2)由纵弯褶皱作用形成的褶皱层面上一般会发生垂直褶皱枢纽的擦痕构造;(3)由强硬层与软弱层相间排列的地层形成的纵弯褶皱在转折端部位可能会形成构造虚脱现象;(4)在褶皱作用发生时存在挤压构造背景。
[2013/1/8 16:21:49]

岩石:

老师,请问断层转折褶皱是脆性还是韧性变形?谢谢

教师回复:
  在断层转折褶皱体系中,断层是脆性变形的反映,褶皱是韧性变形的反映,不能简单地把断层转折褶皱归为脆性变形或者韧性变形。断层转折褶皱主要发育在浅构造层次,该构造层次的变形机制以纵弯褶皱作用为主,因而断层转折褶皱应该是脆-韧性变形的结果。
[2013/1/5 20:31:53]

王国良:

1。论述纵弯褶皱内部的应变分布形式与伴生构造的基本特征。
2.论述中和面褶皱内部的应变分布形式与伴生构造的基本特征
上述两个题目的答案有何异同?是1包括2还是2包括1



教师回复:
  由纵弯褶皱作用形成的褶皱称为纵弯褶皱,纵弯褶皱作用包括弯滑褶皱作用和弯流褶皱作用,弯滑褶皱作用又叫中和面褶皱作用,所以中和面褶皱是弯滑褶皱的一部分,第2题是第1题的一部分。
[2012/12/31 22:18:12]

分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

请在此留言提问:
姓名:
性质:公开秘密
信箱:
主页:
提问或留言内容:
验证码:
请输入:

  











== 教 学 园 地 ==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制作维护
Copyright©1999-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