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园地 教学大纲 教案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进度 教材 课程
 
教学园地>>构造地质学>>答疑区>>第59页

教师管理

学生新问题指导教师只有在登陆后才可见

student:

老师您好,
纵弯褶皱弯流模式可以产生层间小褶皱吗,有的话如何判断左右翼。

教师回复:
  弯流褶皱作用过程中完全可能形成层间次级褶皱,但是这种层间次级褶皱不一定就能用于判断地层的层序。利用层间次级褶皱判断地层层序的方法只是针对弯滑褶皱作用而言的。
[2010/1/6 18:37:29]

答疑:

如何根据片理判定断层两盘方向? 面理片理有何区别?

教师回复:
  片理与断层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所以一般不可以根据片理判断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方向。面理是岩石中的面状构造,片理是片岩中的面理构造,片理是面理中的一种。
[2010/1/6 17:36:39]

构造学子:

请问老师,科里奥利力在赤道处最小,在两级处最大。对吗?快考试了,还是不清楚,盼速回,谢谢!

教师回复:
  本答疑系统在2009年12月21日回复过“学生H”提出的这个问题,请参考有关回复。
[2010/1/6 15:18:18]

莫雲枫:

请问一下构造刚要图包括哪些内容?
怎么做构造刚要图?
谢谢老师!

教师回复:
  构造纲要图是用不同的线条、符号、色调表示一个地区主要构造特征的图件。构造纲要图一般根据地质图编制,主要表示图区各类构造(如褶皱、断层、岩体等)的特征,一般无须绘出所有地层界线,只需表示反映构造运动的角度不整合面、假整合面以及以此为依据所划分的构造层等。图上也可标注面理、线理等的统计资料。绘制构造纲要图的目的是为了形象地突出一个地区的主要构造特点,使之能够鲜明、概括地反映出构造复杂地区的主要构造特征及其构造发展史。
[2010/1/6 15:12:13]

斌:

老师您好:
  纵弯褶皱作用和横弯褶皱作用有什么区别?
什么是拖曳褶皱?

教师回复:
  纵弯褶皱作用和横弯褶皱作用最大的区别是两者的受力方向与岩层层面的相互关系不同,纵弯褶皱作用有受力方向基本平行于岩层层面,横弯褶皱作用的受力方向基本垂直于岩层层面。此外,纵弯褶皱作用形成的褶皱与横弯褶皱作用形成的褶皱构造在褶皱形态和伴生的次级构造等方面也有所不同。在断面附近,由于受到对盘给予的摩擦力的影响而形成的褶皱构造就是拖曳褶皱。
[2010/1/6 10:27:29]

学生H:

老师您好,我想在考试之前请您解答以下问题:
1.关于影响岩石变形的各种因素和相互关系,我自己总结的是因素可分为岩石的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两大类,内因包括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厚度、泊松比等;外因包括物理化学条件、外力性质、边界条件、时间等。我的问题是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我应该从哪些方面回答?
2.区分地层的接触关系是断层还是角度不整合我总结的是从接触带的沉积物(风化壳、底砾岩与断层碎裂岩的区别)和构造变形特点(是否有片理化、劈理化、牵引、逆牵引构造)来区分,不知我总结的时候正确?
3.变质核杂岩的形成机制是否主要是由于造山带的山根去除,引起软流圈上涌而形成的?
5.判断低角度正断层的时候,我总结的是从断层上下盘的相对运动和岩层的新老关系上来区别逆冲推覆构造与伸展剥离断层,不知道是否全面?

教师回复:
  1. 这里所说的相互关系应该是说明各个因素究竟如何影响岩石的变形行为。2、3、5的论述基本是正确的。
[2010/1/6 9:28:29]

1312:

S0,S1,S2的概念及野外观察,这个题是什么意思?谢谢!

教师回复:
  S0、S1、S2、Sn是构造地质学中用于表示不同期次面理构造的代号,S0表示岩层中的原生面理(即岩层形成之时就形成的面理),S1表示第1期变形时形成的面理,S2表示第2期变形时形成的面理,Sn表示第n期变形时形成的面理。
[2010/1/5 22:26:43]

666:

老师这个,劈理与岩层的面向。

教师回复:
  你的问题不知所云,无法回复。
[2010/1/5 22:25:57]

555:

我想知道共轭角、剪裂角;雁列轴、雁列角的概念?

教师回复:
  “共轭角”应该与“共轭剪裂角”是同一个概念,本答疑系统在2009年11月16日回复“大四考研生”:的提问时解释过“共轭剪裂角”。本答疑系统在2008年12月17日应“构造地质学”的要求解释过“剪裂角”。“雁列轴”和“雁列角”似乎都不是被广泛使用的构造地质学专业术语,雁列轴应该是一系列呈雁行式排列的次级构造(如次级节理、褶皱、断层等)所显示的主体方向。
[2010/1/5 22:24:49]

考研族:

老师您好:
  在考研路上我遇到了难题,希望老师能帮助我。
  1.以青藏高原为例试述构造运动,地貌,气候三者的关系。

  2.试述青藏高原隆起的环境效应。

  3.黄土的古气候信息。
  4.第四纪气候的基本特征。

  5.地貌和气候的关系。
  6.河流阶地类型与新构造意义。
  7.青藏高原有哪些值得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科学问题,您认为应该如何开展研究?
(考试在即,题目有点多了,麻烦老师您了。)


教师回复:
  你所提的问题涉及内容广泛,而且基本都不是构造地质学问题,这里不针对问题逐一回复。青藏高原的构造、地貌和环境效应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也是一个地学界仍在不断探讨的问题,这里给你提供以下几点供参考:(1)构造方面,青藏高原是由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作用所致;(2)地貌方面,这是一个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3)环境方面,青藏高原是周边地区许多大型河流的发源地,影响着周围广大地区的水系分布。此外,青藏高原还在局部改变了大气环流的方向,使印度北部和中国华南地区的气候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2010/1/5 22:21:10]

分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

请在此留言提问:
姓名:
性质:公开秘密
信箱:
主页:
提问或留言内容:
验证码:
请输入:

  











== 教 学 园 地 ==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制作维护
Copyright©1999-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