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园地 教学大纲 教案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进度 教材 课程
 
教学园地>>构造地质学>>答疑区>>第57页

教师管理

学生新问题指导教师只有在登陆后才可见

路石:

老师:
您好!请问下“蛇绿岩套”的含义,谢谢!

教师回复:
  本答疑系统在2009年4月14日回复“小玉”提出的问题“蛇绿岩套及其大地构造意义”时解释过“蛇绿岩套”,请参考有关回复。
[2010/1/27 11:43:35]

路石:

老师:
 您好!请问一下“碱性长石”的含义。谢谢!

教师回复:
  碱性长石(alkali feldspar),是富含碱金属钾、钠的长石的总称。碱性长石是钠铝硅酸盐(NaAlSi3O8)和钾铝硅酸盐(KAlSi3O8)的混合物。钠铝硅酸盐和钾铝硅酸盐都有几种不同的形态,每一形态都具有不同的结构。高温时稳定的形态为高温钠长石、透长石、高温透长石,其铝和硅原子在晶体结构中是无序分布的;低温形态(钠长石、正长石、微斜长石)则是有序分布。如果高温变种的样品急速冷却,无序分布就被保存下来。所以地壳中各种碱性长石表现为从完全无序排列的高温透长石、透长石和正长石到完全有序分布的微斜长石,还可能有从无序的高温钠长石到有序的钠长石的类似序列。 
[2010/1/25 9:07:26]

路石:

老师:
 您好!能解释下“泛非运动”吗?谢谢!

教师回复:
  “泛非运动”是发生在早寒武世的一次大规模的造山作用,其结果是形成了冈瓦纳大陆。中元古代晚期(大约1100Ma前),全球规模的“罗迪尼亚(Rodinia)”超大陆形成,北美洲当时位于罗迪尼亚超大陆的中心,北美东岸紧连着南美西岸,北美西岸则连接着澳洲大陆与南极洲。罗迪尼亚超大陆大约在750Ma前分裂成两半,打开了古大洋(Panthalassic Ocean)。罗迪尼亚超大陆分裂而成的北半部大陆基本包括南极大陆(Antarctica)、澳洲(Australia)、印度(India)、阿拉伯(Arabia),以及成为今天中国的一部分大陆碎块(North China, South China),南半部大陆主要包括其它大陆。刚果地盾介于罗迪尼亚大陆分裂而成的两半之间,它组成了中部非洲和北部非洲的大部分。由罗迪尼亚大陆分裂而成的两半互相碰撞在一起的时候,刚果地盾就正好被挤在中间。在前寒武纪即将结束之际,大约距今550Ma前(早寒武世),随着莫桑比克洋盆闭合,这三个大陆再次碰撞而形成了一个新的超大陆——潘诺西亚(Pannotia)(或称冈瓦纳),与这次碰撞相关的造山运动被称为泛非(Pan-African)造山活动,有时也简称泛非运动。由于“泛非运动”还特指非洲和散居在世界各地的黑种人反对种族歧视、殖民压迫,要求民族独立和全世界黑种人大团结的民族主义运动,地质上的“泛非造山运动”一般不要简称为“泛非运动”。
[2010/1/22 13:20:48]

路石:

老师:
您好!请解释下“被动离散型大陆边缘”的含义,谢谢!

教师回复:
  在板块构造学说中有“被动大陆边缘”和“离散型大陆边缘”,但似乎没有“被动离散型大陆边缘”。
  被动大陆边缘(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又称大西洋型大陆边缘(Atlantic type continental margin)、稳定大陆边缘、离散大陆边缘或拖曳大陆边缘等,是在伸展作用体制下大陆岩石圈减薄和大幅度沉陷形成的活动微弱的大陆边缘,构造上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地壳是洋壳到陆壳的过渡,大陆和海洋位于同一刚性岩石圈板块内的过渡带。它没有海沟俯冲带,早期裂开阶段位于板块内部,随后被动地随着裂开的板块而移动,故无强烈地震、火山和造山运动;它以生成巨厚的浅海相沉积、岩浆活动微弱和地层基本上未遭变形而与活动大陆边缘形成鲜明对照。被动大陆边缘由宽阔的大陆架、较缓的大陆坡以及缓坦的大陆陆基组成。
[2010/1/19 9:20:21]

蔡丽斌:

您提出的问题,当指导教师回复后才能显示出来.老师您好!我想问一下,关于大西洋扩张速度的问题。为什么其南部扩张速度大于北部?


教师回复:
  洋中脊处洋盆扩张速率的差异不仅仅存在于南部大西洋与北部大西洋之间,在其它的洋中脊处也存在这种现象,其原因仍是地学界正在探索的问题。
[2010/1/16 22:33:25]

岚:

老师,您好!请问如何判别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

教师回复:
  关于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本答疑系统在2009年12月10日回复过刘贝贝提出的这个问题,请参考有关回复。
[2010/1/16 15:29:09]

成龙:

老师您好,对断层描述的具体步骤是什么?我要对库尔什地质图上的断层进行描述,可是不知道从何着手,您要是可以举个实例就更好了,非常感谢老师能认真解答?

教师回复:
  描述断层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断层名称,断层的名称一般根据断层所在的主要地形地物+断层性质命名,如库尔什地质图上的纳格山南侧逆断层(F3断层);(2)断层错断的主要地质体和断层产状;(3)断层与其它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的相互关系;(4)断层的形成演化史或断层的运动学与动力学。
[2010/1/16 13:39:19]

李卫星:

老师你好!对于构造地质学中的库尔什地质图课程设计报告怎么写啊?能详细的说一下吗?谢谢!

教师回复:
  本答疑系统在2008年8月25日应李金的要求对库尔什地质图进行过详细地分析,请参考有关回复。
[2010/1/14 22:11:36]

冯博:

松岭峪地质构造和构造发展史


教师回复:
  本答疑系统于2008年6月5日应“行”的要求详细分析过松岭峪地质图的地质构造和构造发展史,请参考有关回复。
[2010/1/12 18:14:28]

安:

老师,在松岭峪地质图上假如要细分的话是否可以分为8个构造层。即 震旦;寒无-奥陶;泥盆;石炭;三叠;E1-E2;E3-N; Q .请问这样分有问题吗?

教师回复:
  本答疑系统在2009年5月12日回复过范佩西提出的类似问题,范佩西也认为松岭峪地质图应该有8个构造层,请参考有关回复。
[2010/1/11 18:52:07]

分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

请在此留言提问:
姓名:
性质:公开秘密
信箱:
主页:
提问或留言内容:
验证码:
请输入:

  











== 教 学 园 地 ==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制作维护
Copyright©1999-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