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园地 教学大纲 教案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进度 教材 课程
 
教学园地>>构造地质学>>答疑区>>第43页

教师管理

学生新问题指导教师只有在登陆后才可见

wang:

老师您好:
请问
走滑断裂系统伴生构造类型有哪些?
及其空间分布形式?
多谢老师

教师回复:
  走滑断层带内常伴生雁列式褶皱、次级断裂(包括正断层和逆断层)以及断块和断陷盆地(即走滑-拉分盆地)等构造,如果画一个走滑断层带内的应力图解就能比较好地理解各种伴生构造的空间分布特点。
[2010/8/17 16:30:17]

wang:

老师您好:
 请问推覆构造的形成机制应该从哪些方面回答?

教师回复:
  推覆构造(nappe tectonics)是由冲断层及其上盘推覆体和下盘组合而成的整体构造。冲断层总体倾斜平缓,常呈上陡下缓的铲状或下陡上缓的倒铲状,也可呈陡、缓相间的台阶状。上盘为由远距离(数千米至上百千米)推移而来的外来岩块,称推覆体。下盘为较少位移的原地岩块。推覆构造多发育于造山带及其前陆地区。
  “推覆构造的形成机制”主要指推覆构造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应该分别从推覆构造的运动学和动力力学两个方面回答此问题。推覆构造的运动学相对比较简单,上盘逆冲在下盘之上而成。推覆构造的动力学(即驱动机制)包括后推力模式、重力滑动模式和重力扩展模式。
[2010/8/14 17:05:46]

包鹏斌:

老师您好!我想问下地址啥规定倾向与倾角的问题,谢谢


教师回复:
  你的问题不知所云。
[2010/8/6 11:43:46]

学生:

老师:
  您好!请问下做物理模拟实验的话需要哪些前期准备工作呢?谢谢

教师回复:
  这个问题似乎应该咨询物理老师,我在这里谈一些自己的想法,供参考。物理模拟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总体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建立合适的物理模型,明确模拟实验需要验证的物理学原理;(2)准备好相关的实验材料;(3)准备好记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设备(如录音、录像和照相设备)。
[2010/7/20 17:07:45]

wangfei:

老师你好  
  画地质剖面图有什么要求 ?

教师回复:
  地质剖面图包括实测地质剖面图、图切地质剖面图、路线地质剖面图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地质剖面图在绘制时一般会有不同的要求。总体说,画地质剖面图时一般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剖面方位尽可能垂直图区主要构造线的方向;(2)剖面图的方位放置应遵循“左西右东”的原则,剖面的NE和SE端应放在右边,NW和SW端应放在左边;(3)地质剖面图上的要素应该齐全,如图名、比例尺、图例、产状、地层代号、剖面切过的主要地形地物等。
[2010/7/18 21:00:40]

张伟:

老师您好!如何区分割理和节理,割理又分为哪几种,割理在每层中的分布特点具有什么意义?

教师回复:
  割理(cleat)是煤层气地质学中的一个专业术语,是广泛存在于煤层中的内生裂隙系统 ,是煤层经过干缩作用、煤化作用、岩化作用和构造压力等各种过程形成的天然裂隙,它对煤层气的产出具有重要意义。煤层中的裂缝有天然裂缝、构造裂缝和人工压裂缝三类,割理特指其中的天然裂缝,割理具有方向性,是控制煤层方向性渗透的主要因素。构造裂缝和人工压裂缝不属于割理的范畴。割理被分为面割理和端割理,它们相互大致垂直,并都与煤层层面正交或陡角相交。面割理是延伸较长的主要割理,端割理延伸受面割理的制约,割理渗透性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
  节理(joint)是岩石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而形成的的没有明显位移的破裂系统,它的形成过程与岩石的成岩过程没有明显的联系,它可以发育于任何种类的岩石中。
[2010/7/18 8:31:13]

H:

老师您好,我想问问实习指导书上迁钢市1:500000那个地质图看的有点混乱,这种小比例尺的图读图报告无从下手 不知该怎么分析,麻烦老师您提示下,简要分析下,感激万分.

教师回复:
  迁钢市地质图主要用于分析变质岩区地质构造,对该图可作如下分析,供参考。
  图区主要出露下太古界、上太古界(这里把太古界二分)、中元古界和白垩系,在下太古界内部还分别发育早太古代紫苏花岗岩体和变辉长岩体。中元古界和白垩系分别角度不整合覆盖于下伏地层之上,根据这两个角度不整合可以把图区从下向上依次划分为三个构造层:太古界构造层、中元古界构造层和白垩系构造层。
  太古界构造层由下太古界二辉麻粒岩和上太古界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夹磁铁石英岩构成,总体组成一个NW-SE向延伸的背斜构造,背斜的核部出露下太古界,北东翼发育上太古界,南西翼主要由下太古界构成,背斜的核部在兰旗营、迁北县和迁东县分别形成三个穹隆状构造,穹隆的核部还发育早太古代紫苏花岗岩和变辉长岩体。在这三个穹隆的NE侧和SW侧分别发育两条NW-SE向的韧性剪切带。太古界构造层还被两条NNW-SSE向断层和一条NW-SE向断层截切。
  中元古界构造层主要分布在图区北部将军坨、塞北口和红旗营一带,由下部石英岩和上部千枚岩、板岩、大理岩组成,其中发育S-N向或NNW-SSE向褶皱构造。中元古界构造层也被两条NNW-SSE向断层和一条NW-SE向断层截切。
  白垩系构造层由紫红色砾岩组成,主要分布在图区东北部的迁钢市一带和西部的歇驯、谷城一带,在南部的正黄旗一带也有少量出露。白垩系总体构成一个NNW-SSE向延伸的宽缓背斜,上述的太古界构造层和中元古界构造层就分别出露在白垩系背斜的核部。
  迁钢市地质图反映的地质演化简史:图区的太古界构造层曾经处于比较深的构造层次,发育麻粒岩相的中高级变质岩,太古代晚期(或太古代末)的NE-SW向挤压使太古界中形成NW-SE向褶皱构造以及褶皱核部附近的两条韧性剪切带。图区没有发育早元古代地层。中元古代初图区北部稳定沉降,中元古代早期形成石英砂岩,在中元古代晚期形成灰岩和细碎屑岩。中元古代之后,图区北部的中元古界在低级区域变质作用的影响下变质成为石英岩、千枚岩、板岩等低级区域变质岩。在这次低级区域变质作用之后,太古界和中元古界中还在地质活动过程中分别发育了三条性质不明的断层。晚元古代、古生代和三叠—侏罗纪图区都没有发育地层。白垩纪初,图区的东北部和西部开始沉积紫红色砾岩。白垩纪之后,图区受到NEE-SWW向的挤压作用,在白垩系中形成NNW-SSE向延伸的宽缓背斜。白垩系背斜的核部后来因剥蚀作用而被剥露,导致塞北口-兰旗营-迁北县-迁东县一带的太古界和中元古界出露地表。
[2010/6/20 9:58:53]

青松:

老师,广义的变质核杂岩可以理解为一种地质构造吗?

教师回复:
  变质核杂岩是由于造山后伸展作用而出露在造山带核部的高级变质岩系,由于其中常发育不同类型的岩浆岩侵入体,故称为变质核杂岩。变质核杂岩是一套具有特殊成因机制的岩石组合,一般不把它作为一种地质构造对待。
[2010/6/8 16:06:16]

曾:

您提出的问题,当指导教师回复后才能显示出来.请问老师,四明山的断层地址图的描述,急急急

教师回复:
  我这里没有四明山地质图。如果你能把四明山地质图发到邮箱luojh@nwu.edu.cn,我可以分析该图。
[2010/6/8 13:21:36]

123:

老师,请问节理、解理、劈理与断层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可否分别解释之,谢谢!

教师回复:
  本答疑系统在2009年12月16日回复过“ME”提出的问题“从哪些方面区别解理、节理、劈理的异同点?”,请参考有关回复。断层是岩石中有明显位移的破裂,节理是岩石中没有明显位移的破裂。
[2010/6/8 8:58:49]

分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

请在此留言提问:
姓名:
性质:公开秘密
信箱:
主页:
提问或留言内容:
验证码:
请输入:

  











== 教 学 园 地 ==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制作维护
Copyright©1999-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