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园地 教学大纲 教案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进度 教材 课程
 
教学园地>>构造地质学>>答疑区>>第4页

教师管理

学生新问题指导教师只有在登陆后才可见

研一菜鸟:

老师,我想问一下,为什么搞构造的也要研究岩浆岩的侵位机制呢?研究它有什么地质意义么?

教师回复:
  岩浆活动受到多种因素控制,构造因素就是其中重要的控制因素之一。研究岩浆岩的侵位机制可以揭示岩浆作用发生时当地的构造特征。
[2013/6/14 15:43:56]

杨茜:

老师:
  您好,学生想问一下,沉积建造序列是什么,沉积建造系列又是什么呢?研究沉积建造序列和研究沉积建造系列的意义是什么呢?

教师回复:
  沉积建造指在一定构造背景条件下,当地壳发展到某一构造阶段时所形成的一套具有特定岩相组合的沉积岩系,如碳酸盐岩建造、含煤建造、红色建造、潟湖建造、复理石建造、磨拉石建造等。“沉积建造序列”和“沉积建造系列”似乎不是规范的专业术语,它们的含义应该是相同的,都是表示某一特定地区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沉积建造组合。
[2013/6/14 0:28:25]

针对上一问题:

也就是说应变分析是运动学分析的一种定量化的手段,对么?(此问题可以不回答,如果我说的对的话,免得让咱们答疑平台显得不够分量...hehe)。不过还是希望我们的平台有“追加提问”的功能。祝越办越好。

教师回复:
  可以认为应变分析是运动学分析的一种定量化的手段。
[2013/6/12 14:28:12]

老师们端午节快乐:

请问,构造运动学分析和应变分析的关系。.

教师回复:
  构造运动学分析主要分析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应变分析主要分析岩石应变的性质(线应变或剪应变)、应变方位和应变大小,这两个概念分别是从不同角度表述岩石的变形行为。从应变的角度来说,一系列瞬时应变(增量应变)累积或叠加的结果构成全量应变(总应变);从构造分析的角度来说,一系列瞬时应变(增量应变)累积或叠加的过程构成地质构造的运动学过程。
[2013/6/11 13:29:04]

LeanShock:

老师你好,
  我想请教几个概念,好多书上没找到。分别是“快速下沉带”“一般活动带”“过渡性活动带”还有就是“构造岩浆分析”指的是什么啊?

教师回复:
  这几个术语都不是规范的专业术语,其含义也相对比较模糊,不同的人可能对这些术语有不同的理解。“快速下沉带”应该指沉降速度比较快的地区。“一般活动带”应该指那些具有一定构造活动性、但是构造活动不强烈的地区。“过渡性活动带”指介于强烈活动区域与非活动区域的地区。“构造岩浆分析”指对岩浆作用构造环境的分析。
[2013/6/10 13:22:36]

张坤:

老师您好,我对于之前本站有个问题有些疑问,想请教“构造层”和“构造世代序列”划分出来是不是一致的。就是说是不是一个世代一个构造层?他们都要有角度不整合分开吧?

教师回复:
  “构造世代序列”并不是一个规范的专业术语,“构造序列”是一个规范的专业术语,构造序列(tectonic sequence)是指按各次构造事件发生的时间或相对的先后关系排列而成的构造演化顺序,它反映了一定地区构造变形的发展过程。一个地区的构造序列中可包含几个前后相继的构造旋回,每个旋回中又可分为几个构造世代或变形幕。“构造层”与“构造序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构造层”由角度不整合划分,但是“构造序列”则不一定用角度不整合划分。例如,一个地区在同一构造层中经历了三期幕式的构造变形,从第一期到第三期的构造变形顺序就是构造序列,但是这个构造序列则是出现在同一构造层中。
[2013/6/9 14:54:25]

夏侯巨高(岩石学):

尊敬的老师:
  我想请教一下什么是岩浆侵位机制?如果缩写论文或报告里涉及到这方面知识我是该何种书呢?望指教

教师回复:
  岩浆岩体的主要侵位机制主要包括岩浆底辟作用、气球膨胀作用、岩浆顶蚀作用、岩墙扩展作用和火山口沉陷作用等,这些侵位机制又可根据侵位深度、岩浆迁移距离、岩浆结晶程度划分为多种次级类型。
[2013/6/8 16:36:13]

地小匠:

老师好
  学生想问一个问题:岩浆岩共生组合和火成岩岩石构造组合以及岩浆岩建造。这三个概念有何区别呢?

       谢谢

教师回复:
  “岩浆岩共生组合”指一套具有内在成因联系的不同岩性的岩浆岩体,“岩浆岩建造”指岩浆岩及其反映的岩相(如侵入岩、喷出岩)、岩浆岩原生构造(如流动构造、破裂构造)等,这两个术语经常混用。“火成岩岩石构造组合”指一套火成岩及其反映的地质构造的组合。
[2013/6/8 16:24:47]

曹嵩:

老师您好。
  学生想请教一下,什么是构造样式,构造组合样式,是主要说的褶皱样式么?希望能具体说一下。

教师回复:
  构造样式通常指单个构造形态,如背斜和向斜、正断层和逆断层;构造组合样式通常指多个构造联合起来的构造形态,如多个褶皱可以构成隔槽式或隔挡式褶皱组合样式、多个正断层可以构成地堑或地垒构造组合样式、多个逆断层可以构成叠瓦式构造组合样式。在文献中经常可以看到把这两个术语混用的情况,有时候也把构造组合样式简单地称之为构造样式。
[2013/6/7 16:42:06]

孟德:

老师您好:在某一目的层平面底板等高线上,枢纽位置与脊线位置如何区别?

教师回复:
  你的问题表述不清,难以理解,无法回复。枢纽与脊线是与背斜相关的概念,可是“某一目的层平面底板等高线”却并未显示一个背斜。
[2013/6/6 11:14:25]

分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

请在此留言提问:
姓名:
性质:公开秘密
信箱:
主页:
提问或留言内容:
验证码:
请输入:

  











== 教 学 园 地 ==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制作维护
Copyright©1999-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