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园地 教学大纲 教案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进度 教材 课程
 
教学园地>>构造地质学>>答疑区>>第38页

教师管理

学生新问题指导教师只有在登陆后才可见

小猪:

老师 你好 介绍并评价逆冲推覆构造形成机制

教师回复:
  本答疑系统在2010年8月14日回复过“wang提出的问题“请问推覆构造的形成机制应该从哪些方面回答?”请参考有关回复。
[2010/11/21 10:20:16]

小猪:

老师 在浅变质变形沉积岩区确定地层层序的沉积与构造变形标志

教师回复:
  关于浅变质变形沉积岩区确定地层层序的沉积与构造变形标志,本答疑系统在2009年9月14日回复过“荆同学”提出的这个问题,请参考有关回复。
[2010/11/21 10:05:58]

羡慕:

老师,我很羡慕构造地质学有答疑区,请问岩石学有没有探讨的地方呢?

教师回复:
  建议查看岩石学方面的有关网页。
[2010/11/19 22:27:38]

小靳:

中和面褶皱的形成机制是怎样的?

变质核杂岩的形成机制及其形成过程。

走滑断层的伴生构造是:拉分盆地、花状构造、雁列式褶皱、牵引式弯曲、双层构造,是否准确?它们的分布特征如何?

我对形成机制这个概念很是模糊,不能很好的把握,能否解释一下。



教师回复:
  关于中和面褶皱的形成机制,本答疑系统在2009年1月4日回复过“邓”提出的问题“中和面褶皱内部应变特征及伴生构造”。请参考有关回复。
  关于变质核杂岩的形成机制及其形成过程,本答疑系统在2010年8月17日回复过“wang”提出的问题“变质核杂岩构造的形成过程是什么?”请参考有关回复。
  拉分盆地、花状构造和雁列式褶皱是走滑断层的伴生构造。牵引式弯曲也可能出现在走滑断层中,但主要出现在倾滑断层带内。双层构造似乎不是走滑断层的伴生构造。
[2010/11/16 18:07:22]

高原之泰:

叙述岩浆作用的基本特征和火成岩的主要岩石类型。

教师回复:
  建议查阅岩浆岩岩石学教材。
[2010/11/12 16:23:33]

nightcross:

请问什么是库伦剪裂准则?
什么是共轭剪裂角?
什么A型俯冲

教师回复:
  破裂准则是用来解释岩石破裂时的临界应力状态的理论。库伦破裂准则是一种水平直线型莫尔包络线理论,当一点应力状态的应力莫尔圆与莫尔包络线相切时,岩石在该点处开始破裂。岩石首先沿着与最大主应力轴呈45度和135度的截面破裂,两组破裂面应相互垂直。库伦剪切破裂准则对于塑性材料或高围压情况比较合适。
  岩石中的剪切破裂往往成对发育,这种组合称之为共轭剪切破裂,两组共轭剪切破裂之间的夹角就是共轭剪裂角。
  A型俯冲作用(A type subduction)是指一个大陆岩石圈对另一个大陆岩石圈的俯冲作用。

[2010/11/9 22:50:03]

小猪:

如可区分地质体之间的接触关系是断层接触还是角度不整合接触。


教师回复:
  本答疑系统在2008年11月12日回复过孤帆提出的这个问题,请参考有关回复。
[2010/11/6 13:39:44]

小猪:

老师 您好 判断低角度断层是逆冲推覆构造还是伸展剥离断层的主要标志

教师回复:
  本答疑系统在2008年11月20日回复过孤帆提出的问题“如何判断一个低角度断层是逆冲推覆构造还是伸展剥离断层?低角度断层有哪些类型及特征?”请参考有关回复。
[2010/11/6 13:33:52]

小高:

请问老师:(1)低角度断层的类型及其区别
(2)构造置换的基本类型及其区别
(3)如可区分地质体之间的接触关系是断层接触还是角度不整合接触。
谢谢您!

教师回复:
  低角度断层包括低角度的逆掩推覆断层和伸展剥离断层,前者形成于挤压环境,属于逆断层系统;后者形成于伸展环境,属于正断层系统。
  本答疑系统分别在2008年12月24日、2009年12月13日回复过郝瑞、“破釜沉舟”提出的问题“构造置换都有什么基本类型及其区别”,请参考有关回复。
  本答疑系统在2008年11月12日回复过孤帆提出的问题“如何区分地质体之间的接触关系是断层接触还是角度不整合接触?”请参考有关回复。
[2010/10/30 15:17:42]

李刚:

您好,请问“影响岩石变性行为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教师回复:
  影响岩石变形行为的因素包括内在因素和外界因素。内在因素指岩石自身的属性特点,包括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边界条件等,这些因素对变形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外界因素包括岩石变形时所处的温度、压力、流体环境和时间因素,温度升高会降低岩石的强度,使岩石的变形更容易进行;压力升高将增加岩石的强度,使岩石的变形不容易进行;流体会降低岩石的强度,使岩石的变形容易进行;时间对岩石变形的影响反映在两个方面,包括松弛和蠕变。
[2010/10/30 9:38:05]

分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

请在此留言提问:
姓名:
性质:公开秘密
信箱:
主页:
提问或留言内容:
验证码:
请输入:

  











== 教 学 园 地 ==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制作维护
Copyright©1999-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