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园地 教学大纲 教案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进度 教材 课程
 
教学园地>>构造地质学>>答疑区>>第12页

教师管理

学生新问题指导教师只有在登陆后才可见

littlefish:

老师您好:
我想问下伸展构造与挤压构造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教师回复:
  不同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1)形成的构造环境不同(或者说分别形成于不同的应力场);(2)构造样式不同。
[2012/4/3 17:58:29]

77:

请问老师,就您而言在面试构造地质学研究生的时候哪些方面或是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呢

教师回复:
  不同的老师在面试构造地质学研究生的时候可能会问到不同的问题,但是大部分老师主要会问一砦有关构造地质学的基本原理的问题,有时也可能问一些关于构造地质学进展方面的问题。
[2012/4/2 19:51:03]

王天明:

您提出的问题,当指导教师回复后才能显示出来.老师好,请问构造的方位是如何确定的?

教师回复:
  “构造方位”指构造的延伸方向。线状构造的构造方位指线理的倾伏向及其相反方向。断层的构造方位指断面走向。褶皱的构造方位指枢纽的延伸方向。
[2012/3/31 15:48:23]

王斌:

 罗老师您好:
 我对断层的左阶、右阶不明白,经常弄错,您能不能给我讲一下,或形象的说明,再一个就是野外对断层的识别从什么地方下手?地质上还要做哪些工作才能充分验证的说明其特点和存在??
谢谢老师

教师回复:
  “左阶”和“右阶”用来描述多个次级构造的斜列方式和平移断层断面的弯曲方式。以平移断层断面的弯曲为例,观测者站在断面上,面朝断面延伸方向,如果断面向观测者的左前方延伸,则该断面的弯曲方式就是左阶式弯曲;如果断面向观测者的右前方延伸,则该断面的弯曲方式就是右阶式弯曲。
  断层的野外识别通常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先识别断面及其产状,可以根据地形地貌标志、地层标志、构造标志、岩浆活动等标志确定断面;第二步判断断层的性质,可以根据被断层错断的标志体、断裂带内的擦痕、牵引构造、逆牵引构造等运动学标志判断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方向。
[2012/3/22 8:34:17]

77:

1、 因为在与最大主应力成45度夹角方向上的剪应力最大,因此剪裂面沿此方向发育。错
10、负花状构造表明走滑断层同时具有正断层的性质。对
1、缝合线构造的锥轴方向平行于最大主压应力轴。对
上面三题可以简单解释一下吗?
还有就是关于 层间小褶皱 如何通过S Z型褶皱来判断向斜或是背斜? 


教师回复:
  与主应力成45度夹角和135度夹角的方向上剪应力最大,如果岩石(或材料)是没有缺陷的理想材料,则剪裂面确实应该沿着这两个方向发生。但是由于实际的岩石(或材料)都不是理想材料,由此导致岩石(或材料)都存在内摩擦角,由于受到内摩擦角的影响,岩石(或材料)中实际剪裂面通常会偏离最大剪应力作用方向。
  负花状构造确实是由一系列具有正断层分量的次级走滑断层组合而成。
  缝合线构造是由压溶作用形成的,锥轴方向平行最大压应力轴。
[2012/3/17 9:40:22]

雨天:

老师好 请问韧性剪切带一般形成于何种构造层次呢? 

教师回复:
  韧性剪切带形成于比较强的塑性变形环境,通常形成于中构造层次和深构造层次。在浅构造层次和表构造层次中,在具有强塑性特征的特定岩石(如泥岩、膏盐、煤层等)中也可能形成韧性剪切带。
[2012/3/14 14:30:54]

77:

老师您好,我想问下对于本科阶段地质学专业(构造地质学方向)有哪些课程是最重要的呢?就是那种没学过这门课就不能说你是学地质的这种的感觉。

教师回复:
  不同的人可能对你的问题有不同的理解。几乎所有的地质工作都建立在对岩石认知的基础之上,对学地质的人来说,《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科学概论》可能是不可或缺的。
[2012/3/5 21:23:14]

小霸王:

老师好,太平洋大陆边缘的A式俯冲是构造旋回后期的产物,大西洋大陆边缘是构造早期的产物,随着构造阶段的发展,两种构造边缘类型如何转化呢?谢谢

教师回复:
  你的问题本身是有问题的。大西洋仍处于扩张状态,大西洋的大陆边缘属于被动大陆边缘,现今没有板块俯冲冲活动。太平洋东西两岸现在都有板块俯冲作用发生(B型俯冲),属于活动大陆边缘。由于太平洋两岸俯冲消亡的速率大于洋中脊处扩张的速率,太平洋已处于逐渐缩小的状态。可以预料,当大西洋扩张到一定的规模,大西洋的两岸也可能发生板块俯冲,就像现今太平洋的两岸那样,到那时,大西洋两岸的被动大陆边缘就会转化为活动大陆边缘。
[2012/3/4 19:32:17]

北极星的眼泪:

老师你好,请问岩石圈根和壳根是什么,它们是怎么形成的?

教师回复:
  岩石圈山根和地壳山根都是与碰撞造山带相关的两个概念。受到地壳均衡作用控制,地表的高程和下伏岩石圈浮力之间存在简单的均衡关系。艾里(Airy) 均衡假说认为,地壳的密度是常数,地表山体浮在具有较高密度的液态熔岩(即软流圈)之上,类似于冰山浮在海上,地表的山脉由深部的山根来补偿,山体越高,沉得越深。在碰撞造山过程中,地壳加厚造成高海拔地貌,为了维持均衡平衡,在造山带下方会相应形成地壳山根(即壳根)。山根的厚度是由地壳和地幔的密度差以及山体的平均海拔控制的。随着造山带地壳加厚,地壳山根在合适的条件下会被榴辉岩化,莫霍面上移,地壳山根就可能转化为岩石圈山根(即岩石圈根)。事实上,由于下地壳与岩石圈地幔的物理化学状态相差并不十分显著,造山带的地壳山根与岩石圈山根通常可能难以区分,一般笼统地称之为造山带的岩石圈山根。
[2012/3/3 20:37:21]

冯志强:

您提出的问题,当指导教师回复后才能显示出来.
老师,您好,构造年代学在造山带隆升研究中的应用从哪几方面回答??谢谢您

教师回复:
  构造年代学在造山带隆升研究中主要是用于研究造山带隆升的时限问题,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造山带前陆地区冲断与变形构造的开始时间,造山带的隆升必然伴随前缘地区的逆冲推覆与褶皱变形;(2)山间盆地和山前地带磨拉石的发育时间;(3)造山带中特定岩石或矿物热隆升史的测定,通常使用的方法有岩浆岩中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定、特定矿物(如云母、角闪石等)39Ar-40Ar同位素年代学测定等;(4)河流阶地、夷平面等也可能用于对新生代以来造山带隆升时间的确定。
[2012/2/17 15:30:24]

分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

请在此留言提问:
姓名:
性质:公开秘密
信箱:
主页:
提问或留言内容:
验证码:
请输入:

  











== 教 学 园 地 ==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制作维护
Copyright©1999-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