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园地 教学大纲 教案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进度 教材 课程
 
教学园地>>构造地质学>>答疑区>>第119页

教师管理

学生新问题指导教师只有在登陆后才可见

刘鑫:

于老师:
 窗棂构造能不能划到褶皱里面去呢?谢谢老师!!

教师回复:
可以。但由于其线状构造的特征十分突出,所以习惯上将其划归线构造。“窗棂”实际上就是在
岩层受到顺层挤压,相邻层粘度比大的情况下形成的肿缩构造。
[2002/11/22 20:26:56]

王彦卿:

于老师:
 怎样利用劈理与层理之间的关系判断沉积岩的顶底面?谢谢,辛苦了,老师!

教师回复:
在简单褶皱(非叠加褶皱)作用情况下,当劈理与层理斜交时,劈理的倾角大于层理的倾角,则上层面为顶面,示岩层为正常产状。反之,上层面为底面,岩层倒转。请参考“原生构造”和“褶皱”2章中有关图解。
[2002/11/19 20:42:26]

李琼:

老师:
请问,German-type fold 中的雁列结构是咋么形成的?


教师回复:
模拟实验和理论计算表明,在力偶作用下,剪切带内可以形成雁列式排列的褶皱,以及断层、劈理、节理、岩脉等。教科书、电子教材、课件中都有具体解释。
[2002/11/18 17:39:52]

王勇:

于老师:
 您好,
 人们常说的“冰期”是由于什么造成的呢? 

教师回复:
直接原因是全球气候变化,温度降低。进一步的原因有2种可能:(1)地球表面接收到来自宇宙
空间(如太阳)和地球内部(如火山)的热量减少;(2)地表热量耗散速度加快。对具体的冰期
要作具体的分析,但目前还缺乏充分的证据,没有见到完整的解释。
[2002/11/18 12:22:17]

江东辉:

于老师:
 俺来自海边,对海有兴趣,不知‘海洋地质’是搞什么的?

教师回复:
包括海洋地球物理勘探,海底资源(如深海锰结核)调查,海底地形测量,大洋岩石圈结构构
造,边缘海构造和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大洋钻探,海洋沉积物成分、时代、来源及其与全球
变化的关系等。
[2002/11/11 9:08:39]

冯士信:

于老师:
 同样是受到南北方向的挤压力,为什么在金山湾形成大型的“X”剪节理,而在圣人桥和东风渡(尤其
是圣人桥)却形成强烈的褶皱以至于逆冲而断呢?
 在周鼎武老师写的那本《鄂尔多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极其和秦岭造山带的关系》一书中,他提到逆冲
断层的形成与喜玛拉雅造山运动也有一定的关系,可是在新生代时期的喜玛拉雅造山运动对鄂尔多斯盆地
的作用表现在一个拉性的张力,为什么?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在一个地区受到拉张力的同时,由于岩层基底支撑物的消失,而使上层地层由
于重力作用向下滑动,它对对面岩体除产生一个向下的分力外,还对它产生一个向相反方向的一个推力,
推力的效果就是使对方的地层发生褶皱或是逆断层。这样解释还可以吧。不过,这样的一个分力到底有多
大,它产生的效果是不是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呢?

教师回复:
1、金山湾位于相对稳定区,圣人桥位于强变形带。
2、在一场大的构造运动中常常包含有不同阶段、规模相对较小的变形期。在这些变形期中,应力
状态和变形形式都可能有所不同。这里所指的逆冲断层和区域性拉张是不同时期、不同级别和不
同序次变形的产物。
3、拉张背景中重力滑动构造可以发生前缘的褶皱和冲断。但是,“使对方的地层发生褶皱或是逆
断层”的说法没有见到实例。理论上,发生此种情形的可能性不大。
4、所提“问题”后半部分的文字描述不够准确和规范,比较费解。
[2002/11/10 18:53:35]

冯士信:

于老师:
 您好,我想问一下,在受力均一的情况下,岩体是否均质是否是造成褶皱与断裂的主要因素?

教师回复:
各向均一的岩石体不能形成褶皱,只能发生缩短(在韧性条件下)或破裂(脆性条件下)。形成
褶皱的首要条件是变形岩石具有层状构造。
[2002/11/10 18:27:25]

张东亮:

于老师:
 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我们系会不会开设"月球构造地质"的专业或者这方面的研究?

教师回复:
近期不会,以后可能会。我希望能有这种机会。根据目前掌握资料,月球地质构造比地球要简单
得多。
[2002/11/6 18:35:30]

黄河:


请问:
黄河历次改道是怎么回事?根拒河流的侧是作用,改道应该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

教师回复:
1、水往低处流。
2、黄河携带了大量泥沙。
3、黄河中下游水动力不足,大量泥沙沉淀,导致河床增高。
4、改道的速度取决于泥沙沉淀的速度。 
[2002/11/4 9:52:11]

冯士信:

于老师:
 书中所说的“褶皱幕”是什么意思?

教师回复:
广义的理解,不妨这样看:一场演义地球演化的“戏剧”中可以有若干的“幕”,一幕中的内容
以褶皱作用(以及其他变形)为主,则可以称作褶皱幕。
一般来讲,褶皱幕指一场大的构造运动中时间相对短暂的变形期。由于褶皱最为引人注目,因此
早期用褶皱代表变形,作为(褶皱)变形期的同义词使用。但是不同的作者在使用时的含义可略
有差别。
[2002/11/2 21:07:29]

分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

请在此留言提问:
姓名:
性质:公开秘密
信箱:
主页:
提问或留言内容:
验证码:
请输入:

  











== 教 学 园 地 ==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制作维护
Copyright©1999-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