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园地 教学大纲 教案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进度 教材 课程
 
教学园地>>构造地质学>>答疑区>>第115页

教师管理

学生新问题指导教师只有在登陆后才可见

一名学生:

老师你好:
节理和劈理到底有什么区别?


教师回复:
1、透入性(密度)不同。节理的间隔为厘米以上,而劈理为毫米级。劈理是透入性组构,而节理不是。
2、力学性质不同。张节理垂直于有限应变椭球的长轴,剪节理位于一对共轭的剪裂面上。除了韧性剪切带内劈理(SC组构中的C面理),绝大部分劈理垂至于有限应变椭球的短轴(平行于最大扁平面)。
3、形成机制不同。节理为脆性破裂面。劈理的形成机制则比较复杂,包括旋转、重结晶、压溶等多种因素。目前认为压溶在劈理的形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05/1/11 15:59:15]

sos:

Dear Mr.Yu,
I just want to ask you something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oceanic crust and continental crust.And could you please introduce me some reference books or articals on it.
Thank you !!!!
 

教师回复:
简单讲,洋壳是“硅镁质”而陆壳是“硅铝”质的。岩石类型上,洋壳由下而上可以分为三套岩层:基性-超基性侵入岩,基性火山岩和(远洋)沉积岩,即所谓“三位一体”的蛇绿岩套。与之相比,陆壳的岩石类型要复杂得多,并以大量的花岗质岩石和各种类型的沉积岩为特色。此外,陆壳较轻而洋壳较重。洋壳可以俯冲至陆壳之下并返回到地幔中,而陆壳仅可俯冲至有限深度,一般小于100Km,最大不超过300Km。各种版本的普通地质学以及岩石学教科书对此都有比较详细的介绍。
[2004/12/24 15:33:36]

李积福:

老师您好:
  最近上网,见到一篇文章《地震是一种“地壳雷电”效应》
文章认为,岩石破裂等是地震的果,而因则是静电作用。我比较有兴趣,请问老师我应该参看哪些书籍资料。
  还有,马谨院士说的地层粘滞系数比是华北板块内陆地震成因,我该从哪些方面理解?

教师回复:
我认为应该是岩石的破裂导致了地壳的震动(地震),而不是相反。“静电作用”如何导致岩石破裂和地震,其机制不很清楚。马院士认为由于华北深部岩石圈较“软”,深部和浅部岩石圈粘度(强度)差异大,导致浅部岩石圈应力更加易于集中,进而诱发地震。
[2004/12/9 15:25:40]

沈德秀:

老师你好:
  请问绘制地质剖面图的详细步骤及注意事项有哪些?谢谢!

教师回复:
地质剖面图的绘制是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的内容之一,几乎所有的国内教材中均设有专门章节和相关实习作业。由于篇幅过大,请参阅实习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并建议完成相关的作业。具体问题可以当面讨论。
[2004/12/1 18:34:44]

小杨:

老师你好:
   褶皱在形成的过程中,能不能使层面上产生大量的擦痕。层面的错动会不会产生大量的擦痕。如果不是那么有擦痕是不是就可以说是断层呢?还有在碳酸岩区的断层面上是不是可以产生大量的方解石晶体。谢谢!

教师回复:
  褶皱过程中两翼岩层层面上产生的垂至于褶皱枢纽面的擦痕是弯滑褶皱作用中形成的伴生构造。
  擦痕的存在反映滑动面两盘发生了相对滑动,但不能直接反映滑动距离。断层是滑动面,但不是所有的滑动面都称之为断层。
  碳酸盐岩在滑动面上可以形成平行于滑动方向生长的长轴状晶体,称作“纤晶”。其长轴方向指示两盘相对滑动方向。
[2004/11/30 19:02:47]

adam:

三组节理330/_75,110/_65,225/_40,内摩擦角25,如果在40,130,220,310方向上建路,哪个方向上开挖量最小.请问老师怎么考虑?

教师回复:
我认为开挖量与节理产状、内摩擦角无关。有关边坡稳定等工程设计问题,建议你与王家鼎老师具体讨论。
[2004/11/26 12:40:01]

紫阳:

我感觉基地班和非基地班的学生的差距比较明显,总得说来,基地班必须得学习大量的理论,而非基地班则刚好不同,但具体如何消除此类差距,则要全盘分析各门课程的具体特点而加以把握,当然,这就得麻烦各位老师了.


教师回复:
基地班和非基地班的教学大纲、学时安排、教材都有较大区别。如何通过不断改革针对不同专业的教学目标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之一。有关老师一定会认真考虑你的意见的。
[2004/11/25 10:55:13]

zzl:

老师您好,我想请教一下褶皱和断层形成时间是否有早晚,如果先断有几种模式,如果先褶皱又有几种模式。希望能给予解释,谢谢!

教师回复:
先形成褶皱而后形成断层和先形成断层后形成褶皱这两种作用都是存在的。简单讲,“先褶后断”的情况以阿尔卑斯地区的褶皱推覆体为代表,“先断后褶”则以台阶式逆冲推覆构造的冲断推覆体为代表。后者又可分为断展、断弯、断滑作用。褶皱与断层的关系在教科书中有比较系统的介绍,请参阅“逆冲推覆构造”一节有关内容。
[2004/11/24 20:50:23]

许同学:

老师您好,我在复习中遇到了个问题,请问置换构造是怎么一回事?

教师回复:
构造置换指得是在变形变质作用下,原有的构造(例如层理、面理等)被新生构造(如新生的面理)改造、掩盖乃至替换的作用。在构造置换强烈的地区,原有的构造呈残余状态或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生的面理(劈理、片理。片麻理等),给人以“构造简单”的假象。这种情况多见于多次变形的变质岩区。此外,线理、褶皱等构造也可以被置换,但相对处于次要地位。
[2004/11/24 10:48:14]

何润周:

老师你好:
   我是刚工作的学生,在工作中遇到了顺扭平移断层和逆扭平移断层。不知这两个概念怎么解释。希望老师能帮忙解释一下。谢谢!

教师回复:
"顺扭平移断层"和"逆扭平移断层"可能是某些特定行业中对断层两盘顺(或逆)时针扭动的平移断层的简称。是否如此,还需要请教该行业中的老师。
[2004/11/19 19:58:29]

分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

请在此留言提问:
姓名:
性质:公开秘密
信箱:
主页:
提问或留言内容:
验证码:
请输入:

  











== 教 学 园 地 ==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制作维护
Copyright©1999-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