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园地 教学大纲 教案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进度 教材 课程
 
教学园地>>构造地质学>>答疑区>>第114页

教师管理

学生新问题指导教师只有在登陆后才可见

陈陈:

你好,老师:
我国的构造地质学发展前景怎么样啊?跟国外的相比是落后还是处于中等水平啊?

教师回复:
在构造地质学的一些领域,例如大陆深俯冲研究,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综合研究造山带方面我国处于前沿领域。但在相当一部分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差距。2003年11月在西北大学召开的中国构造地质学发展战略研讨会曾进行专门讨论。中国构造学家有信心在构造地质学的一些领域为该学科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005/3/10 17:30:05]

齐齐:

How to determine the diretion of movement by watching the distribution of breccia?

教师回复:
我不是很明白你的问题。请你打电话给我或发送电子邮件。
[2005/3/9 14:18:29]

齐齐:

请问:1: How to dertermine the sence of relative movement of fault?
2:can you explain the mechanics of the transfer fault?


教师回复:
判定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的标志包括标志层的错断方向,拖褶皱,断层伴生小构造等。转换断层(transform fault)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洋中脊的不连续造成。这两个问题在构造地质学教科书中列有专门章节和图解。请参考。
[2005/3/9 14:15:00]

吴雅茗:

我们的书上有一个名词
"漂砾"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能给解释一下吗?谢谢!

教师回复:
飘砾是冰积岩(冰川成因的沉积岩)中的砾石。冰积岩中飘砾的粒径可以相差很大,与基质明显不协调。其外貌与正常沉积的砾岩有较大差别。
[2005/3/2 22:15:09]

学生:

矿物的解理 与 岩石的节理 有不有什么联系?
谢谢!

教师回复:
二者的形成机制完全不同,解理受矿物结晶习性控制,节理是岩石和岩体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它们没有必然联系。
[2005/2/20 8:43:54]

文轩:

你好!
  这是我一直关注的问题。
  洋中脊与板快运动末期过程,大陆动力学(李德威的造山式),地震发生与地下某一深度震源分布,西藏地区三十多条蛇绿岩带,中央造山带南北两侧基底结构,大别山的地壳折反运动等潜在关系
  在“大陆盖层会聚” 情况下洋中脊的存在我们是否忽略,也就是说其可能在” 大陆盖层会聚”以后情况下仍然存在作用甚至激活,并对大陆内各种地质现象存在难以想象的作用

教师回复:
我领会你的问题可能是与洋壳一起俯冲至陆壳之下的古洋脊是否可以被“激活”而发生类似裂谷的作用。理论上讲,如果俯冲的古洋脊本身是不活动的,其与洋壳的其他部分没有质的区别。如果仍然处于活动状态,并且其扩张速度大于上覆仰冲板块运动速度,则无法实现两个大陆的碰撞。此外,洋脊的形成是受地幔对流(上升流)控制的。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在俯冲带下行板块一侧存在地幔对流并导致裂谷作用。是否存在这种可能性,还需要更多的观察和研究。我个人倾向于认为俯冲的洋脊是不活动的。
[2005/2/19 9:55:46]

游客:

请问:表示构造产状,方位角是如何表示的,各部分的意义又是什么呢?与象限角的区别又在哪儿呢?
谢谢!

教师回复:
以北(N)为0度,分为360度,顺时针为正方向。90度、180度、270度分别对应东、南、西。方位角与象限角没有原则区别,都是用来表示空间方向,只是表示方法不同。
[2005/2/18 15:32:24]

太阳:

请问:构造地质学的硕士点哪个学校的导师比较好?

教师回复:
迄今为止还没有政府或民间机构进行过这方面的评估。不同学校甚至同一所学校不同教师都有自己研究的侧重点,需要进行具体的了解。
[2005/2/16 22:27:19]

矛盾重重:

请问;黄汲清先生在当时那个年代是否有比李四光先生更高的声望?大庆油田是依靠李四光先生的地质理论推测发现的吗?还是依照黄汲清先生的理论发现的? 

教师回复:
二位先生究竟谁的声望更高,我没有做过专门调查,所以无法回答。我知道的是尽管他们的学术观点有所不同,但都有很高的学术水平,都对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包括大庆油田的发现和开发做出过重大贡献。由于历史的原因,可能社会公众对李四光先生的了解要更多一些。
[2005/2/8 11:37:02]

我不是学生:

构造地质学国外的那本
比较经典,1986年以前。

教师回复:
构造地质学较早期教材中,M.P.Billings编写的构造地质学(Structural Geology,1972年第三版),B.E.Hobbs, W.D.Means,P.F.Williams合著的构造地质学纲要(An Outline of Structural Geology)曾作为构造地质学经典教材引入国内,都有中译本。
[2005/1/31 16:38:48]

分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

请在此留言提问:
姓名:
性质:公开秘密
信箱:
主页:
提问或留言内容:
验证码:
请输入:

  











== 教 学 园 地 ==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制作维护
Copyright©1999-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