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发布 |  中心概况 |  实验教学 |  设备与环境 |  管理模式 |  特色与辐射 |  资源下载 |  教学案例 |  教学资源 |  中心论坛 |  English |  地质学系
矿物标本库
含氧盐矿物
埃洛石
白榴石
白铅矿
白钨矿
白云石
长石
胆矾
方解石
硫化物及硫酸盐类
淡红银矿(prou…
脆硫锑铅矿(jam…
卤化物类
萤石(fluori…
氧化物及氢氧化物
石英(quartz…
自然元素矿物
金刚石
自然金
自然银
自然铜(nativ…
石墨(graphi…
自然砷
矿物的分类
矿物的形态
矿物的成因
矿物的物理性质
中国古代矿物学和采…
矿物晶体赏析
宝玉石
  当前位置:首页 >> 矿物标本库 >> 含氧盐矿物 >> 长石
长石

发布时间:2012/11/4 9:07:32  点击次数:1930 次

   K Feldspar crystal with quartz

  长石Feldspars)是长石族矿物的总称,是地壳中最重要的造岩成分,比例达到60%。长石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元素铝硅酸盐矿物(KAlSi3O8 - NaAlSi3O8 - CaAl2Si2O8)。

   长石是在侵入火成岩或喷出火成岩中的岩浆的结晶体,形成矿脉;也可存在于多种变质岩中。 几乎完全由钙质斜长石形成的岩石称作斜长岩。在多种沉积岩中也发现了长石。另外月球的壳也由长石组成。

  成分

  晶体一般属单斜或三斜晶系的一族架状结构硅酸盐矿物. 常见长石由三种端元组分(endmember)构成:

   Plik:Feldspar stability.jpg

   正长石(钾长石)端元KAlSi3O8

    钠长石端元NaAlSi3O8

    钙长石端元CaAl2Si2O8

    钾长石与钠长石的固溶体被称作碱长石。钠长石与钙长石的固溶体被称作斜长石.钾长石与钙长石仅存在有限的混溶,不形成矿物系列。而对于碱长石与斜长石两种固溶体,在地壳内部常见的温度下,二者是难混溶的。钠长石被认为既是碱长石又是斜长石。除了钠长石,钡长石也被认为既是碱长石又是斜长石。钡长石是替换钾长石而形成的。

   

性质及应用

  长石的硬度波动于6-6.5,比重波动于2-2.5,性脆,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对有较强的化学稳定性钾长石颜色多为肉红色,也有灰、白褐色。钠长石为白、灰及浅黄色,钙长石为白色或浅灰色。长石是一种含有钙、钠、钾的铝硅酸盐矿物,它有很多种,如钠长石钙长石钡长石钡冰长石微斜长石正长石透长石等。它们都具有玻璃光泽颜色多种多样,有无色的,有白色、黄色、粉红色、绿色、灰色、黑色等等。有些透明,有些半透明。长石本身应该是无色透明的,之所以有色或不完全透明,是因为含有其他杂质。有些成块状,有些成板状、有些成柱状或针状等等。一般在火山岩和变质岩中存在的长石都很小,只有0.1~10毫米,在斑岩中可达5~10厘米,而在伟晶岩中有的可达数十米。长石是陶瓷玻璃工业的原料。有的长石具有美丽的变彩或晕色,可被用作宝石材料

分类

通俗地讲,长石分两大类——正长石(钾长石)和斜长石,二者区别在于两组解理的夹角,正长石等于90度,斜长石小于90度。

  斜长石又分了钠长石、更长石中长石拉长石、培长石、钙长石等,都是类质同像的混合物,从左向右钠越来越少,钙越来越多。

  长石矿床按成因可分为两大类: 

  (1) 伟晶岩型长石矿:此类矿床主要赋存于伟晶岩区,其围岩多为古老的沉积变质的片麻岩或混合岩化片麻岩。也有一些矿脉产于花岗岩体或基性岩体中,或在其接触带上。矿石主要集中于伟晶岩的长石块体带或分异单一的长石伟晶岩中。

  (2)岩浆岩型长石矿床:此类矿床产于酸性、中酸性及碱性岩浆岩中,其中以产于碱性岩中的最为重要,如霞石正长岩、霞石正长斑岩矿床,其次为花岗岩、白岗岩矿床以及正长岩、石英正长岩矿床等。

  化学成份主要为SiO2、 Al2O3、 Fe2O3、 K2O和 Na2O, 其它成分微量。

长石药用

【别名】方石(《本经》),直石(《吴普本草》),土石(《别录》))。

  【释义】方解石与长石相似,都光洁如白石英,但以敲击时断截成片段的为长石,块块方棱的为方解石.

  【来源】硫酸盐类矿物。

  【考证】出自《神农本草经》。

  1.《别录》:长石,理如马齿,方而润泽玉色。生长于山谷,及太山临淄。采无时。

  2.《纲目》:长石即俗呼硬石膏者,状似软石膏而块不扁,性坚硬洁白,有粗理起齿棱,击之则片片横碎,光莹如云母白石英,亦有墙壁,似方解石,但不作方块尔。烧之亦不粉烂而易散,方解烧之亦然,但TUO声为异尔。昔人以此为石膏,又以为方解,今人以此为寒水石,皆误矣。但与方解乃一类二种,故亦名方石,气味功力相同,通用无妨。唐、宋诸方所用石膏,多是此石,昔医亦以取效,则亦可与石膏通用,但不可解肌发汗耳。

  【性味】

  ①《本经》:"味辛,寒。"

  ②《别录》:"苦,无毒。"

  【功能主治】

  ①《本经》:"主身热,四肢寒厥,利小便,通血脉,明目去翳眇。"

  ②《别录》:"主胃中结气,止消渴,下气,除胁肋肺间邪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3两。

  【性状】

  性状鉴别本品为扁块状或块状,有棱。江灰色、灰色或深灰色。条痕白色或浅灰色。体较重,质坚硬,指甲不易刻划成痕。但可砸碎,浅色者断面对光照之,具闪星样光泽,深色者光泽暗淡。无臭,无味。以色淡、有光泽者为佳。

  【鉴别】取本品粉末1g,加稀盐酸10ml,加热,使溶解,滤过。滤液显钙盐和硫酸盐的各种反应。参见“石膏”条。

  【药材简介】斜方晶系。晶形板状或短柱状,惟不多见,一般成致密粒状、大理石集合体。颜色白灰、淡蓝、淡红及黑色等。条痕白色。玻璃或脂肪光泽。透明或微透明。断口参差状。硬度3~3.5。比重2.95。性脆。产于沉积岩层、热液矿脉、火成熔岩及接触交代矿床中。

  【中药化学鉴定】取本品粉末1g,加稀盐酸10ml,加热,使溶解,滤过。滤液显钙盐和硫酸盐的各种反应。参见“石膏”条。

打印】【关闭】【返回
西北大学地质系 | 西北大学地质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Copyright 2012 Department of Geology, Northwest University
  技术支持:山景科技    后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