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发布 |  中心概况 |  实验教学 |  设备与环境 |  管理模式 |  特色与辐射 |  资源下载 |  教学案例 |  教学资源 |  中心论坛 |  English |  地质学系
矿物标本库
含氧盐矿物
埃洛石
白榴石
白铅矿
白钨矿
白云石
长石
胆矾
方解石
硫化物及硫酸盐类
淡红银矿(prou…
脆硫锑铅矿(jam…
卤化物类
萤石(fluori…
氧化物及氢氧化物
石英(quartz…
自然元素矿物
金刚石
自然金
自然银
自然铜(nativ…
石墨(graphi…
自然砷
矿物的分类
矿物的形态
矿物的成因
矿物的物理性质
中国古代矿物学和采…
矿物晶体赏析
宝玉石
  当前位置:首页 >> 矿物标本库 >> 自然元素矿物 >> 自然金
自然金

发布时间:2012/11/4 9:59:51  点击次数:3697 次

    自然金(nativegold)是自然产生的金元素矿物,也就是在自然界天然存在的金块,民间俗称“狗头金”。自然金可以是树枝状、粒状、片状、块状等等。曾经有过200多公斤的自然金被发现。产于矿床(自然金混在其他矿物或岩石中)的叫脉金,产于砂矿中的叫沙金,在海水中也存在着自然金,大约每吨有10微克左右。金是贵重金属,具有极好的导电、导热、抗强酸、强延展等性能,有着很多重要的用途。是一种产自脉矿或砂矿的自然金块。因形状酷似狗的头形,又名“狗头金”。常含银或微量的铜。等轴晶系。一般呈散粒状或不规则树枝状集合体,个别块体可重达数十公斤。颜色和条痕为金黄色。具金属光泽,硬度2.5~3.0,延展性强,比重15.6~19.3。

  自然金

 自然金结晶成等轴系,等轴晶系,Oh5-Fm3m;a0=0.4078nm;Z=4。铜型结构。

  六八面体晶类,Oh-m3m(3L44L36L29PC)。完好晶体少见。常见单形:立方体a,菱形十二面体d,八面体以及四六面体,四角三八面体。常依(111)成双晶。可见平行连生晶形。一般多呈不规则粒状,还可见团块状、薄片状、鳞片状、网状、树枝状、纤维状、海绵状集合体。

     具金属光泽,颜色和条痕均为光亮的金黄色,随含银量的增加渐变为淡黄色。莫氏硬度2.5~3,比重15.6~19.3。产于热液成因的石英脉或黄铁矿脉中的称为脉金;产于砂矿中的称为砂金。在前寒武系变质砾岩中也见有巨大的矿床

自然金

  自然金颜色和条痕均为金黄色,富含银者为淡黄至乳白色。强金属光泽,密度大,富延展性。空气中不氧化,化学性质稳定,真金不怕火炼,而铜锌合金虽呈金黄色,但火烧即失去色泽。细粒而晶形完好的黄铁矿易被误认为金,但锤击易碎,真金则不碎。
  产于原生矿床中的自然金俗称山金,它主要产于含金石英脉或蚀变岩脉中,故又称为脉金;产于砂矿中的金俗称砂金。天然形成的大金块俗称“狗头金”,仅在沙金中发现过。世界著名产地有南非的威特沃特斯兰德、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和阿拉斯加、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加拿大的安大略、俄罗斯的乌拉尔和西伯利亚等地。中国的山东、黑龙江、可可西理、河南小秦岭和湖南等地均有产出。世界上最大的一块自然金发现于1858年,产地是澳洲西部的巴拉喇脱金矿,它的重量为83.95公斤
  以金(Au)为主的自然元素矿物。金的最主要矿物原料。常含银和微量铜,含银达10%时称银金矿。自然 金结晶成等轴晶系,一般呈树枝状、粒状或鳞片状产出,偶见不规则大块体,个别重达数十千克。具 金属光泽,颜色和条痕均为光亮的金黄色,随含银量的增加渐变为淡黄色。莫氏硬度2.5~3,比重 15.6~19.3。产于热液成因的石英脉或黄铁矿脉中的称为脉金;产于砂矿中的称为砂金。在前寒武系变质砾岩中也见有巨大的矿床。南非维特瓦特斯兰、美国加利福尼亚和阿拉斯加、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加拿大安大略、俄罗斯乌拉尔和西伯利亚等地为世界著名的产金地。中国金矿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山东、湖南等地区。
  化学成分为Au、晶体属等轴晶系的一种自然元素矿物。自然金常含银,有时可达20%。含银量达10%的称银金矿,中国古称“淡金”。自然金通常成树枝状、粒状或鳞片状产出,偶尔有不规则的大块体,俗称狗头金。澳大利亚1872年采到重达214.318千克的自然金块;中国1986年在四川省白玉县孔隆沟采到过一块4804克的金块。自然金摩斯硬度2.5~3。纯金比重19.3。颜色和条痕均为金黄色,随含银量增大逐渐变淡。金属光泽。是热和电的良导体。熔点1062℃,在空气中加热不氧化,能抗强酸腐蚀。具强延展性,1克黄金可拉成长达2公里的金丝,可碾压成厚仅十万分之一毫米的金箔。

成因产地

  主要产于高、中温热液成因的含金石脉中,或产于火山岩系与火山热液作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矿床中。由于其形状和出现很不寻常,也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兴趣,四川成都生物研究所的研人员开展了“狗头金”微生物成矿机理的实验研究。他们从孔隆沟金矿的水和土样中分离出细菌、霉菌后发现,这些微生物在生长的初期和中期,善于把可溶态金吸附和聚集在体内形成胶体状,到达生长后期,又把体内的胶状金络离子还原沉淀成自然金。微生物又是群集而生,如此周而复始地进行,日久天长,在有利这种微生物生长环境的地方,从一个小小的金晶核,逐渐聚集成一块自然金块。这就是天然金块形成的原因。
 
  世界著名产地有南非的威特沃特斯兰德、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和阿拉斯加、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加拿大的安大略、俄罗斯的乌拉尔和西伯利亚等地。中国的山东、黑龙江、可可西理、河南小秦岭和湖南等地均有产出。世界上最大的一块自然金发现于1858年,产地是澳洲西部的巴拉喇脱金矿,它的重量为83.95公斤。

产状与组合

  国金矿床的主要成因类型有:1)岩浆热液型。2)火山热液型。3)沉积变质型。4)变质热液型。5)热(卤)水溶滤型。6)风化壳型。7)沉积型。尚有伴生金矿床,主要赋存于Cu、Pb、Zn、Sb、Fe及黄铁矿等矿床中,常呈自然金、自然银与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毒砂等矿物共生。
打印】【关闭】【返回
西北大学地质系 | 西北大学地质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Copyright 2012 Department of Geology, Northwest University
  技术支持:山景科技    后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