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发布 |  中心概况 |  实验教学 |  设备与环境 |  管理模式 |  特色与辐射 |  资源下载 |  教学案例 |  教学资源 |  中心论坛 |  English |  地质学系
矿物标本库
含氧盐矿物
埃洛石
白榴石
白铅矿
白钨矿
白云石
长石
胆矾
方解石
硫化物及硫酸盐类
淡红银矿(prou…
脆硫锑铅矿(jam…
卤化物类
萤石(fluori…
氧化物及氢氧化物
石英(quartz…
自然元素矿物
金刚石
自然金
自然银
自然铜(nativ…
石墨(graphi…
自然砷
矿物的分类
矿物的形态
矿物的成因
矿物的物理性质
中国古代矿物学和采…
矿物晶体赏析
宝玉石
  当前位置:首页 >> 矿物标本库 >> 含氧盐矿物 >> 胆矾
胆矾

发布时间:2012/10/23 17:09:55  点击次数:1649 次

胆矾(chalcanthite)

化学组成为Cu[SO4]·5H2O、晶体属三斜晶系的含水硫酸盐矿物。晶体成板状或短柱状,集合体常呈粒状和致密块状,也呈纤维状、钟乳状及皮壳状产出。天蓝色至蓝色,条痕白色,玻璃光泽。断口呈贝壳状。摩斯硬度2.5,比重2.12.3。极易溶于水,味苦而涩。为铜的硫化物经氧化分解生成的次生矿物,见于干燥地区铜矿床的氧化带。大量产出时可作为颜料及印染、电池、杀虫剂、木材防腐等方面的化工原料。

智利的丘基卡马特、克特纳和科珀基雷为世界著名产地。

 

简介

胆矾
胆矾

胆矾,别名:石胆、毕石、黑石、铜勒、胆子矾、鸭嘴胆矾、翠胆矾、蓝矾。胆矾是天然的含水硫酸铜,是五水硫酸铜(Cu2·5H2O)的俗称,是分布很广的一种硫酸盐矿物。它是的硫化物被氧分解后形成的次生矿物。

胆矾产于铜矿床的氧化带,也经常出现在矿井的巷道内壁和支柱上,这是由矿井中的水结晶而成的。

胆矾的晶体成板状或短柱状,这些晶体集合在一起则呈粒状、块状、纤维状、钟乳状、皮壳状等。它们具有漂亮的蓝色,但如果暴露在干燥的空气中会由于失去水而变成不透明的浅绿白色粉末。同时胆矾极易溶于水[1]

胆矾是颜料、电池、
杀虫剂、木材防腐等方面的化工原料。

胆矾还是涌吐药。内服:温汤化,每次0.3~0.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或水溶化外洗。体虚者禁服。不宜过量或久服。[2]

性状特征

形态

三斜晶系。晶体作扳状或短柱状,通常为致密块状、钟乳状、被膜状、肾状,有时具纤维状。颜色为天蓝、蓝色,有时微带浅绿。条痕无色或带浅蓝。光泽玻璃状。半透明至透明。断口贝壳状。硬度2.5。比重2.1~2.3。性极脆。常产于铜矿的次生氧化带中。

性状

为不规则的块状结晶体,大小不一。深蓝或浅蓝色,半透明。似玻璃光泽。质脆,易碎,碎块呈棱柱形,断面光亮。无臭,味涩,能令人作呕。以块大、深蓝色、透明、无杂质者为佳。

露置干燥空气中,缓缓风化。加热烧之,则失去结晶水,变成白色,遇水则又变蓝色。易溶于水及甘油,不溶于乙醇。水溶液显铜盐及硫酸盐的各种特殊反应。

分布

主产云南、山西。

江西、广东、陕西、甘肃等地亦产。

中医应用

胆矾胆矾

催吐,祛腐,解毒;治风痰壅塞,喉痹,癫痫 ,牙疳,口疮,烂弦风眼,痔疮 ,肿毒。   

①《本经》:主明目,目痛,金疮,诸痫痉,女子阴蚀痛,石淋,寒热,崩中下血,诸邪毒气。   
②《别录》:散症积、咳逆上气及鼠瘘恶疮。   
③《药性论》:破热毒。   
④《唐本草》:主下血赤白,面黄,女子脏寒。   
⑤《日华字本草》:治
蚛牙,鼻内息肉。   
⑥《本草图经》:吐风痰。   
⑦《本草蒙筌》:治喉蛾毒。   
⑧《本草汇言》:消喉痹,疗齿疳龈烂。   
⑨《玉楸药解》:治脚疽、痔瘘、杨梅、金疮、白癜,一切肿痛,带下、崩中,上气,眼疼弦烂,疯狗咬伤,百虫入耳,腋下狐臭。   
⑩《医林纂要》:行肝风,泻肝火,敛肺气,清肺邪,亦兼补心,软坚去毒。

药理作用

利胆:胆矾 0.6g/kg十二指肠给药对麻醉大鼠,能明显增加胆汁的流量。   

临床应用

1.麝香矾雄散(《杨氏家藏方》)治大人小儿,牙齿动摇,龈腭宣露,骨槽风露,宣蚀溃烂,不能入食者:胆矾、雄黄、麝香(另研)、龙骨各3g。同研令极细。每用一字,以鹅毛蘸药,扫患处,每日1-2次;若小儿走马疳,先泡青盐汤洗净,后用新棉,拭干掺药。方中胆矾外用解毒,收涩,为君药。
 
2.含化丸(《外科正宗》)治梅核气:胆矾、硼砂、明矾、牙皂、雄黄各3g。为末,红枣煮烂,取肉为丸,芡实大。空心含化1丸。方中胆矾内服涌吐风痰,为君药。
 
3.吹喉散(《增补万病回春》)治咽喉肿痛,及喉舌垂下肿痛:胆矾、白矾、朴硝、冰片、
山豆根朱砂。先将鸡盹内皮烘燥,与上药为细末,吹喉。方中胆矾外用解毒,收涩,为君药。

副作用

不良反应机制

胆矾中主要成分为硫酸铜,误服、超量均可引起中毒。硫酸铜能刺激传人神经的冲动经迷走及交感神经传导至延髓的呕吐中枢。由于反复剧烈的呕吐,可致脱水和休克,同时损害胃粘膜,甚至造成急性胃穿孔。硫酸铜溶液局部有很强的腐蚀作用,能使口腔、食管、胃肠道的粘膜充血、水肿、溃疡和糜烂。铜也是一种神经肌肉毒,当铜进入人体后,可有全身中毒症状,损害肝、肾,引起脂肪变性和坏死,对中枢神经先兴奋后转为抑制。   

不良反应

主要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流涎、头痛、头晕、口中有特殊金属味,舌苔、牙齿、牙龈可被染为蓝色,腹痛、腹泻、呕吐物和排泄物也呈蓝色,黄疸、小便带血、心动过速、心律失常、面色苍白、肝区疼痛、血细胞减少,血压下降、虚脱、昏迷不醒、呼吸困难等。中毒时间延长时,可造成肝损害,出现血尿、少尿、或无尿。

严重时可有血管麻痹、血压急剧下降、脉搏增快、狂躁、谵妄或昏迷抽搐,最后死于循环衰竭 。   

治疗与解救

胆矾胆矾

(1)中毒后立即口服含丰富蛋白质的食品,如蛋清、牛奶、豆浆等,形成蛋白铜盐而沉淀,阻止胃肠道吸收,保护胃粘膜。而后用l%亚铁氰化钾洗胃解毒。

(2)解毒剂首选依地酸二钠,成人每日1g,小儿每次15~25mg/kg,每日2次,加入10%葡萄糖溶液中静滴,每个疗程不超过5天。也可用青霉胺,成人每次口服0.3g,3~4次/日,小儿每日20~25mg/kg,分3~4次口服,也可用1~3g加入葡萄糖液中静滴。二巯基丁二酸钠2g加入20ml注射用水静脉注射,以后每次1g,4~8小时1次,5天为一疗程。

(3)内服通用解毒剂;硫酸镁37g,硫酸氢钠12.5g,氢氧化钠1g,硫化氢4g,加水至1000ml,摇匀,每次50~100ml,口服;硫酸亚铁饱和液100ml,碳酸镁88g,药用炭40g,加水至800ml,混匀,每次服50~100ml。

(4)对症治疗:有溶血时可用氢化可的松、碳酸氢钠,必要时输血。血压下降或心力衰竭时,给予抗休克治疗。

(5)中药治疗:乌豆衣30g,当归15g,黄芪30g,阿胶12g(烊化),茵陈15g,田七末3g(冲水服),水煎服。

历史记载

1.《纲目》:石胆,其性收敛上行,能涌风热痰涎,发散风木相火,又能杀虫,故治咽喉 口齿疮毒有奇功也。

2.《本草述》:娄全善有云:喉痹恶寒者,皆是寒折热,寒闭于外,热郁于内,切忌胆矾酸寒等剂点喉,反使其阳郁不伸,为患反剧。若然,则此味宜于喉闭及缠喉风者,乃治阴不能蓄阳之痹,是为风淫,属不恶寒之喉痹也。其不宜者,乃不治阳不能达阴之痹,是为风虚,正属恶寒之喉痹,正全善所谓切忌者也。盖此味在时珍云入手少阳,能散风木相火,故其治上壅之风痰及喉痹鼠漏,皆少阳相火之为患也。如恶寒之喉痹,原因郁热,非属相火,宜消阴伸阳,不宜收阳助阴。投剂者,可得卤莽乎哉。

鉴别

(1)取本品约1g,加热灼烧,变为白色,遇水则又变为蓝色。(检查结晶水)

(2)取本品约0.5g,加水5ml使溶解,滤过,滤液照下述方法试验。
   ①取滤液约1ml,滴加氨试液,即生成淡蓝色沉淀;再加过量的氨试液,沉淀即溶解,生成深蓝色溶液。(检查铜盐)
   ②取滤液约1ml,加
亚铁氰化钾试液,即显红棕色或生成红棕色沉淀。(检查铜盐)
   ③取滤液约1ml,加氯化钡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盐酸或硝酸中均不溶解。(检查硫酸盐)
   ④取滤液约1ml,加醋酸铅试液,即生成折色沉淀;分离,沉淀在醋酸铵试液或氢氧化钠试液中溶解。(检查硫酸盐)

打印】【关闭】【返回
西北大学地质系 | 西北大学地质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Copyright 2012 Department of Geology, Northwest University
  技术支持:山景科技    后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