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基地主要针对地质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进行多学科交叉综合教学,年轻教师培训,同时模块化的实习基地开放模式使得各兄弟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和实习时间选择相应的实习线路和观察剖面模块进行的单科性课程实习(如普通地质学、岩石学、沉积相、构造地质学,矿床学,第四纪地质学等),随着西北大学秦岭综合性实习基地的进一步建设,还将逐步为地理、生物以及多专业综合性实习开放。目前该基地成熟的实习线路有:
鄂尔多斯盆地部分:
了解区域地质特征,沉积历史及沉积盆地形成演化;重点掌握早古生代海相沉积和晚古生代—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的沉积组合、沉积结构构造、古生物组合及海相、陆相区别,以及稳定地块沉积盖层沉积特征和构造变形、构造层次特征。
1. 延安侏罗纪地层、沉积构造与沉积环境。
2. 宜川—壶口三叠系陆相沉积地层岩石组合、古生物组合、沉积结构构造、沉积相综合观察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和生、储特征。
3. 宜川—黄陵侏罗—三叠系地层组合和沉积构造、沉积相综合观察、分析
4. 铜川金锁一带延长组曲流河沉积特征(包括河道的滞流沉积、曲流沙坝、河漫滩、天然堤、决口扇、泛滥盆地与泛滥平原沉积特征,滨、浅湖相沉积特征);铜川烈桥一带延长组深湖相浊积岩沉积特征;铜川金锁--烈桥之间延长组三角洲沉积特征;焦平白垩系宜君砾岩冲积扇沉积特征;焦平白垩系洛河砂岩风成沉积特征
5. 富平赵老峪奥陶系赵老峪沟口浅水台地碳酸盐岩沉积特征; 赵老峪深水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包括斜坡相滑塌沉积,密度流、重力流、等深流沉积,盆地平原相薄层碳酸盐岩沉积等;
渭河地堑部分:了解渭河地堑区域分布及由其控制的第三系、第四系沉积建造特征。
1. 兰田曳湖第四纪黄土观察;
2. 兰田猿人遗址及第三纪地层和第四纪黄土观察;
3. 临潼骊山断垒地块和第三纪地层观察;
秦岭造山带部分
华北陆块南缘构造带:区域地质特征及地层组合、沉积历史;重点掌握新太古代太华群复杂变质地质体的组成、结构构造特征及花岗岩体的结构构造特征;中元古界滨浅海相沉积相组合和沉积环境;早古生代海相沉积组合及变形特点;二叠系陆相沉积组合,注意二叠系与下伏地层不整合关系的观察和地质意义分析。
1. 泾阳—淳华的口镇典型构造解剖区段,二叠系—三叠系陆相沉积地层观察和地壳表层逆冲—推覆构造组合观察解剖和讨论。口镇断层及相关构造的观察、讨论;
2. 罗夫—华阳川晚太古代太华群结晶基底变质杂岩系的岩石组合、结构构造特征、变质作用、岩浆活动观察分析;
3. 华阳川太华群中的韧性剪切带、构造岩及相关的不同类型褶皱观察研究;
4. 分水岭中元古代熊耳群火山岩观察及相关矿产介绍:
5. 黄龙铺—上张湾中元古代标准剖面观察、研究。观察中元古代高山河群、洛南群滨浅海环境的沉积组合、地层接触关系、叠层石发育特征和构造变形特征等;
6. 石门桥河区段龙家园组观察并分析区域大向斜的基本特征;
7. 下铺区段寒武系岩石组合、构造变形观察,重点观察灰岩中的鲕粒变形特点,分析成因;白云质灰岩中的层间劈理发育规律及构造意义分析;
8. 洛南窑沟典型区段二叠系陆相沉积观察及其与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地层陶湾群接触关系观察;陶湾群组成及多期构造变形的解析。
北秦岭构造带(部分)地质特征和建造组合;着重掌握前石炭系不同时代变质岩系的组成及关系;不同时代地层的变形变质和岩浆活动;重视宽坪群和秦岭群的深层次固态流变结构构造观察、研究,重视石炭系-二叠系组成、构造特征及与下伏地层关系的观察研究。
洛南—商州路线地质观察:
1. 红门河典型区段中元古界宽坪群岩石组合、变形、变质特征观察;着重观察本区宽坪群多期复杂固流变面貌及由逆冲—推覆作用造成的一系列特征构造组合。洛南窑沟二叠系之下陶湾群的多构造变形,北秦岭前二叠纪的构造事件及可能的区域构造意义。
2. 麻街宽坪群组成及多期变形构造观察分析;
3. 商州中—新生带山间盆地地层组合、古生物、沉积环境、构造变形观察分析;
4. 李家塬商州红色盆地(K-E)沉积组合和构造变形观察;
5. 张家湾典型区段下元古界秦岭杂岩地质解剖,观察秦岭杂岩组成、多期变形变质、脉体发育及变形。总结地壳深层固态流变的结构构造特征,解析多期变形构造;
6. 商州吴家庄—姚河垃圾庙辉长岩侵入体的岩石组合、结构构造特征观察,结合前人同位素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讨论其侵位的可能古构造背景;
7. 沙河湾环斑花岗岩的组成、结构、构造观察;与辉长岩侵入接触关系观察;介绍该类花岗岩前人研究成果及其在秦岭构造演化分析中的意义;
8. 三十里铺早古生代丹凤群变质火山岩的组成、变形变质观察,讨论该地层发育的区域构造背景及意义。
沣峪—沙沟路线地质观察
1. 秦岭分水岭秦岭杂岩组成、变形变质、岩浆活动观察讨论;
2. 鸡窝子秦岭杂岩固态流变的脉体复杂揉皱观察讨论;
3. 关石秦岭杂岩的固态流变多种构造观察讨论;
4. 大坝沟花岗岩结构、构造特征观察讨论;
5. 喂子坪秦岭杂岩组成及变形观察讨论;
6. 沣峪口山前断裂地貌及地质特征观察。
周至黑河—沙梁子路线地质观察
1. 沙梁子泥盆系中的砾岩的组成,结构构造和砾石来源、形成环境及构造意义分析;
2. 灯盏窝子泥盆系组成、沉积特征及紧闭倒转褶皱观察讨论;
3. 小王涧典型区段早古生代变火山岩、枕状熔岩组、结构构造特征观察,分析形成环境及区域构造意义;
4. 金井秦岭杂岩组成结构、构造观察:
5. 甘峪湾中元古代宽坪群组成、变形、变质特征观察;
6. 桃杏坪宽坪群多期变形、新生面理叠加置换观察;
南秦岭构造带(部分)沉积历史、沉积组合;重点掌握晚古生代沉积地层的组成及构造变形;重视早古生代与晚古生代地层接触关系的地质意义分析;重视多期构造变形叠加改造分析。
1. 花园泥盆系刘岭群沉积组成、构造特征观察讨论;
2. 花园南刘岭群多期变形观察讨论。
3. 安沟口刘岭群沉积组成及走滑构造观察讨论;
4. 山阳伍竹沉积地层组合、沉积构造、褶皱变形、窗棂构造观察讨论;
5. 许家湾山阳红色盆地与下伏泥盆系接触关系及沉积组合观察讨论;
6. 牛耳川断裂结构构造特征及两侧地层观察;
7. 牛耳川泥盆系中的多期新生面状构造观察分析;
8. 九里坪典型区段上泥盆统九里坪组深水浊积岩沉积体系的岩石组合、沉积特征、环境分析。本区段地壳浅层次构造发育具典型性和代表性、作为构造解剖的重点区段。
9. 富鹤岭泥盆系沉积岩组合特征及构造变形观察、分析;
10. 柞水溶洞寒武系浅水台地相厚层灰岩及溶洞群观察及其成因讨论;
11. 柞水溶洞典型区段寒武系与中泥盆统不整合接触关系和沉积环境演变观察及其构造意义讨论;东沟中泥盆统滑塌重力流沉积观察;
12. 龙脖子走滑带和倾竖褶皱及变形成因解剖,讨论多期变形的叠加、改造及相关问题;
13. 小磨岭杂岩组成、结构构造观察;
14. 柞水岩体结构、构造观察;
15. 营盘泥盆系组成及结构构造观察;
16. 黄花岭断裂带结构、构造特征及两侧地层组成观察、分析;
17. 沙沟街典型区段大型韧性剪切带结构观察,糜棱岩带解剖研究,观察糜棱岩带的结构构造和多种变形特征,依据结构构造和不同矿物变形特征判断形成的区域构造作用和分析变形深度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