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发布 |  中心概况 |  实验教学 |  设备与环境 |  管理模式 |  特色与辐射 |  资源下载 |  教学案例 |  教学资源 |  中心论坛 |  English |  地质学系
教学资源
教学录像
德国著名地质学家K…
精品课程
特色教学
教学园地
岩浆岩石学
变质岩石学
沉积岩石学
普通地质学
古生物数据库
藻类植物
动物界
矿物标本库
含氧盐矿物
硫化物及硫酸盐类
卤化物类
氧化物及氢氧化物
自然元素矿物
矿物的分类
矿物的形态
矿物的成因
矿物的物理性质
中国古代矿物学和采…
矿物晶体赏析
宝玉石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 特色教学
特色教学

发布时间:2012/10/8 16:28:32  点击次数:1745 次

地质学实验教学中心典型实验案例

 

区域地质综合研究的方法与实践
——
鄂尔多斯盆地-秦岭造山带地质野外实习指导书
目 录
前 言
1章 区域地质研究的思路和方法……………………………………………1
第一节 区域地质研究的思路和方法………………………………………1
一、研究思路……………………………………………………………1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4
第二节 区域地质研究中关键问题的讨论…………………………………7
一、区域地层系统的时、空对比研究及岩相古地理恢复………………7
二、大陆造山带古洋盆恢复………………………………………………9
三、构造运动及其性质的确定…………………………………………13
四、盆山转换、耦合与造山过程………………………………………17
五、超高压变质岩()与造山作用和大陆动力学……………………19
六、区域构造比较研究中的构造序列、构造组合和构造层次研究(25
七、板块运动学和逆冲、走滑运动学地质效应在区域地质研究中的意义
………………………………………………………………………
28
主要参考文献…………………………………………………………………29
2章 秦岭及邻区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区域地质概况………………………36
第一节 区域大地构造背景…………………………………………………36
第二节 区域地质特征和地球物理特征……………………………………37
第三节 秦岭造山带及邻区的地壳、上地幔结构镶嵌构造和立交桥式结构
………………………………………………………………………………
45
第四节 秦岭造山带及邻区同位素地球化学省……………………………48
第五节 秦岭造山带及邻区构造单元划分…………………………………49
主要参考文献………………………………………………………………56
3章 鄂尔多斯盆地-秦岭造山带地质走廊野外观察路线及内容…………58
第一节 鄂尔多斯盆地………………………………………………………58
第二节 渭河地堑……………………………………………………………60
第三节 秦岭造山带…………………………………………………………61
一、华北陆块南缘构造带………………………………………………61
二、北秦岭构造带………………………………………………………62
三、南秦岭构造带………………………………………………………64
4章 秦岭及邻区地层组成、沉积盆地及其古地理分析……………………66
第一节 区域地层系统研究和沉积盆地分析综述…………………………66
一、地层学研究现状及区域地层划分对比的原则和方法……………66
二、沉积盆地分析和古地理恢复………………………………………68
第二节 区域地层系统的时空分布和盆地沉积作用与古地理分析………69
一、秦岭及邻区前震旦纪地层系统……………………………………69
二、秦岭及邻区震旦纪早古生代地层对比和盆地分析………………77
三、秦岭及邻区晚古生代-三叠纪地层对比和盆地分析……………99
四、秦岭及邻区晚三叠世-第三纪沉积盆地…………………………121
主要参考文献………………………………………………………………135
5章 秦岭造山带侵入岩形成的时、空规律及其大地构造意义……………140
第一节 侵入岩类型及其构造环境研究综述……………………………140
第二节 秦岭造山带不同时期侵入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形成构造
环境分析…………………………………………………………144
一、中新元古代侵入岩………………………………………………144
二、早古生代侵入岩…………………………………………………158
三、晚古生代末期早中生代侵入岩……………………………………166
四、晚中生代(燕山期)侵入岩…………………………………………170
第三节 秦岭造山带不同时期侵入岩形成大地构造背景及其动力学意义
……………………………………………………………………
174

1.      新元古代类似现代板块构造体制的板块汇聚、碰撞造山伸展、

2.      裂解的岩浆侵入作用……………………………………………174

二、早古生代板块俯冲碰撞型和板内伸展裂谷型岩浆侵入作用……175
三、中生代初秦岭西段的俯冲碰撞型和造山期后伸展背景的岩浆
侵入作用…………………………………………………………175
四、中生代晚期的陆内逆冲推覆造山和隆升伸展背景下的岩浆侵入作用
……………………………………………………………………
176
主要参考文献………………………………………………………………176
6章 秦岭造山带及邻区变形、变质特征……………………………………180
第一节 秦岭造山带及邻区区域构造事件及构造层划分………………181
第二节 不同构造层变形、变质特征及其构造组合………………………182
一、中生代末新生代构造层…………………………………………182
二、晚古生代中生代构造层………………………………………187
三、震旦纪早古生代构造层………………………………………228
第三节 秦岭及邻区显生宙主要构造事件及其特征……………………237
一、澄江期伸展裂解事件………………………………………………238
二、加里东期挤压事件………………………………………………238
三、早海西期伸展事件………………………………………………238
四、海西期商丹断裂带的左行走滑事件和勉略洋的扩张……………239
五、印支期挤压事件……………………………………………………239
六、燕山期挤压事件……………………………………………………240
七、晚白垩世-第三纪的伸展走滑作用………………………………240
主要参考文献………………………………………………………………240
7章 秦岭造山带及邻区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245
第一节 华北和扬子地区能源形成与分布………………………………245
一、含能源沉积盆地特征和能源分布………………………………245
二、鄂尔多斯盆地能源资源……………………………………………248
三、四川盆地能源资源………………………………………………255
第二节 秦岭造山带金属矿产的形成与分布……………………………262
一、秦岭造山带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及矿化集中区……………………262
二、秦岭造山带矿化集中区典型金属矿床……………………………265
第三节 秦岭及邻区能源、矿产组合和时空分布及其形成区域构造动力
学背景……………………………………………………………289
一、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能源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形成的构造
动力学背景………………………………………………………289
二、秦岭造山带成矿动力学背景……………………………………290
主要参考文献………………………………………………………………292
8章 秦岭造山带及邻区显生宙地质演化探讨……………………………294
第一节 秦岭造山带及邻区地质演化研究现状和问题…………………294
第二节 秦岭造山带及邻区的地壳结构构造主要特征…………………296
一、华北陆块和扬子陆块的基底组成、盖层沉积建造和地质事件(296
二、北秦岭前石炭纪的构造变质-岩浆杂岩带………………………297
三、南秦岭岩浆活动特征………………………………………………298
四、秦岭大别造山带印支期变形变质的不均一性……………………298
五、中国大陆中东部印支燕山期近东西向为主构造向近南北向为主构造
的转变…………………………………………………………………299
第三节 秦岭造山带及邻区显生宙地质演化探讨………………………299
一、中国大陆中东部前震旦纪两类古陆块的形成、裂解及其向
显生宙的转化……………………………………………………299
二、早古生代秦岭古洋盆和两类古大陆边缘的形成………………305
三、秦岭加里东期构造作用……………………………………………310
四、秦岭晚古生代沉积盆地的形成发展和海西期陆内走滑造山作用(313
五、秦岭及邻区印支期构造作用………………………………………315
六、秦岭及邻区中新生代陆内地质作用………………………………319
主要参考文献………………………………………………………………321
9章 黄土高原的形成与环境变迁…………………………………………326
第一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326
一、确定黄土地层时代的方法………………………………………327
二、黄土堆积古气候研究的替代性气候指标………………………328
第二节 中国黄土的分布与组成…………………………………………334
一、中国黄土分布与地貌单元………………………………………334
二、中国黄土地层与时代………………………………………………335
三、黄土的物质组成……………………………………………………338
第三节 黄土高原形成与气候环境特征…………………………………339
一、第四纪冰期气候、青藏高原隆升与黄土形成……………………339
二、东亚季风与黄土古土壤序列形成………………………………340
三、古气候演化的物质记录……………………………………………341
四、古气候发展的生物记录……………………………………………342
五、陕北地区土地沙漠化………………………………………………345
主要参考文献………………………………………………………………346
图版说明和图版……………………………………………………………348


《鄂尔多斯盆地-秦岭造山带野外地质教学》
——
地学人才培养基地高年级区域地质野外综合教学

鄂尔多斯盆地-秦岭造山带野外地质教学课程是在1993年国家教委批准西北大学建立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地质学培养基地情况下,为适应人才基地的教学需要,在构建基地教学全新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过程中,经过反复论证设立的新课程。
本课程是在地学人才培养基地本科高年级既具有室内不同课程教学的理论基础,又具有一、二年级野外实践教学积累的背景下构建的区域地质野外综合教学课程。
本课程自1994年以来,先后获得了教育部、陕西省和西北大学多项教学改革项目的连续支持,实施了野外教学基地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管理建设和教学方法探索。1996年以来,开始进行基地班野外教学实践,经历了10年与时俱进的反复认识、实践、总结提高和不断深化的过程,形成目前的课程体系。
教学目标
鄂尔多斯盆地、秦岭造山带是中国大陆地质中既具丰富内涵,又具探索性和创新性的地区。该地区也是西北大学地质系几代学人长期的科学研究基地,研究成果丰厚。建立鄂尔多斯盆地-秦岭造山带野外教学基地,实现科研资源向教育资源的转化,实施野外地质教学,旨在充分利用西北大学所处的地域优势,通过跨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多学科交叉综合的区域地质野外教学,实质性的改变课堂单科独进、自我封闭的教学体系,实现不同课程的融会贯通,完善本科阶段的知识结构,训练野外工作素质,培养综合分析的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实现人才基地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创新意识的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本教材的主要特色
本教材目前在国内重点大学野外教学课程中属唯一的、有特色的跨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区域性综合实践教学教材。2000年被教育部高教司评为创建名牌课程优秀项目。2002年教育部高教司地质、地球物理课程指导委员会已将该课程野外教学基地推荐为我国地学实践教学的基地。
1.
以现代教育理念构建了跨不同大地构造单元,多学科交叉综合的新的野外教学课程体系,实质性完成了不同课程的融合贯通,实现了学科的交叉综合和知识结构的一体化,具有良好的辐射示范效果。
2.
教学基地具有丰富的大陆地质内涵,极富研究性、启迪性和创新性。是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互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天然实验室,具有与时俱进的开发前景。
3.
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实现了学生自我设计、自我管理,实施了启发式、讨论(辩论)式和研究式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激发了创新意识。
立体化教材建设
地质走廊野外教学是跨不同构造单元的区域地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教学,因而教学难度较大,为此建设了一套理论与实践结合,具科学性、实用性和指导性的立体化教材系列,包括:
录相教材  --《秦岭造山带地质特征及其形成演化》,依据野外录相的实际资料为基本素材,并进行区域的时空对比,提供对区域地质特征和形成演化的总体了解;
多媒体教材  --《鄂尔多斯盆地-秦岭造山带地质信息库》,提供一套按构造单元、分区段沿观察路线的翔实客观的野外地质素材,或称地质信息库,其中包括前人研究的部分地质成果和超出观察路线的特征地质现象。该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在室内重温并反复认识野外地质现象、进行区域对比和综合分析的基础;
野外教学指导书  --《区域地层综合研究的方法与实践鄂尔多斯盆地 - 秦岭造山带野外实习指导书》,以新地球观和大陆地质研究的新认识、新理论为指导,提供区域地质综合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以走廊地质为实例进行地质作用过程的示范性综合分析,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实习指导书作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经多年使用和修改,已于20025月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鄂尔多斯盆地-秦岭造山带野外地质教学” 2003年成为陕西省精品课程;2004年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打印】【关闭】【返回
西北大学地质系 | 西北大学地质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Copyright 2012 Department of Geology, Northwest University
  技术支持:山景科技    后台管理